雷宜雨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无声滑动,将一组跳动的钢贸异常冲销记录放大,保温杯搁在旁边,杯底恰好压着那道幽灵信号的虚拟坐标。就在这时,屏幕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监控分屏的画面里闪过青石桥早市王记面摊油腻的遮雨棚——棚底下那块手写的“热干面4元”木板招牌,被斜泼进来的雨水洇染得字迹模糊。
“钢钉铁索能拴住台风里的集装箱,却别让钢渣味脏了青石桥的面汤。”雷宜雨头也没抬,声音平静得像在陈述今天该吃热干面还是豆皮,“徐工,把你那个动态定价的盒子,往三十七家早点摊挂上。八点前,我要在青石桥看见数据流起来。”
刚把纪委新发的、沉甸甸的“反腐技术支持单位”铜牌锁进保险柜的苏采薇,闻言眉头紧蹙:“宜雨,那些摊主才培训两天!王大爷连扫码盒子外面的塑封膜撕开都费劲,你让他玩算法调价?别把芝麻酱倒进收款机里…”
话音未落,玻璃门“哐当”一声被撞开,徐汉卿像一阵风似的卷了进来,黑框眼镜片后面闪着异常亢奋的光:“通了!雷总!绝对通了!气象台未来三小时降水概率模型对接到咱服务器了!雨量每增加十毫米就触发涨价模块,误差控制能在三分钟之内!数据流打通了!”
他献宝似的把平板举到雷宜雨面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折线图看得苏采薇一阵眼晕,唯有一道鲜红的箭头,杀气腾腾地指向了地图上那个叫青石桥早市的角落——即将被电子支付洪流冲刷的、由煤球炉和油条锅统治的古老地盘。
早上七点刚过,青石桥巷口的王大爷刚把面锅的炉火烧旺,油锅滋滋啦啦响着。旁边,一个崭新的平板电脑被固定在一根锈迹斑斑的晾衣杆上,屏幕幽幽亮着。昨晚上“徐工程师”顶着大雨跑来捣鼓半天,塞给他这玩意儿,还教了半天怎么听它说话。
王大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没好气地嘟囔:“涨五毛?下雨天本来就没人,还涨价?这啥劳什子算法,懂不懂卖面啊?”第一位顾客是个被雨淋得半湿的上班族,哆嗦着掏出手机:“王叔,老规矩,一碗热干面!”
王大爷下意识地报:“四块!”
“支付宝到账—四元五角!”清脆响亮的电子女声瞬间穿透雨幕,盖过了油锅的声响。顾客愣了下,抬头看看那平板屏幕上的“热干面4.5元”。排在后面的几个人也听见了,忍不住探头:“嘿?老王你涨价啦?”“啥时候涨的?就这场雨?”
刚从隔壁李婆婆馄饨摊走过来的瘦猴,端着自己的面碗笑嘻嘻地插嘴:“哎哟喂,王叔赶时髦啊!智能面碗?听徐工的吧,这玩意儿比您揉三十年面还懂呢!下雨没人,再不涨点儿您不是白开张嘛!”他哧溜吸了一大口面,芝麻酱糊了一嘴。
不远处巷口电线杆下,《江汉早报》财经版主编老黄正对着采访本愁眉苦脸。连续熬夜赶出来的支付反腐特刊反响热烈,但这几天选题又抓瞎了。他徒弟、跑民生线的小记者顶着雨伞跟头把式地冲过来,举着手机屏幕差点杵到他鼻子上:“师傅!快看!长江支付!热干面!玩浮……浮动价!上热搜了!”
手机视频里,王大爷略显笨拙地指指平板,那电子女声正字正腔圆地再次播报:“支付宝到账—四元五角!”弹幕已经飞起——“江城魔幻现实主义!大数据馄饨!”
“卧槽!精算师早餐?”
“昨儿放晴我去吃还是三块七!”
有个戴眼镜的小年轻干脆翻出自己的付款记录凑到镜头前:“王大爷上周遭三场雨,流水竟然比旁边李婆婆没下雨还多三百多!邪门了!”
老黄盯着屏幕上王大爷那带着老茧的手指小心翼翼触碰平板的样子,再看看雨棚下攒动议论的人群和那一碗碗冒着热气的面,眼里的光越来越亮。他猛地合上采访本,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下一个标题:《一碗热干面的定价权革命:当算法开始煮馄饨,江湖规矩在数据洪流前低头》。
三天后,江城的太阳毒辣辣地照在青石桥的石板路上,暑气蒸腾。王大爷面摊前的人龙一路甩到了街尾。瘦猴照例蹲在他的专属小马扎上,捧着碗看热闹。
“支付宝到账——三元四角!”
清脆的电子音像带着钩子。不少原本犹豫着要不要吃别的顾客,听到这价,脚步不自觉地就挪到了王大爷的摊前。
“瞧见没宜雨哥这招?”瘦猴拿筷子指点江山,嘴里塞得鼓鼓囊囊,“晴天降三毛!隔壁李婆婆家的‘五角钱联盟’直接土崩瓦解!都奔着这便宜价来了!”他得意地用胳膊肘捅了捅坐在小桌旁用笔记本噼里啪啦算账的老吴,“吴哥!要我说啊,这鬼精鬼精的算法,可比当年粮票站那杆大磅秤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