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九零倒爷 > 第763章 钢渣冷却塔的艺术阴谋

第763章 钢渣冷却塔的艺术阴谋(2/2)

金属反光颗粒的“钢渣冷却塔”在绿园城堡展区中央竖立起来时,以其强烈的工业质感和庞大的体量,瞬间成为了整个展场的视觉焦点和话题中心。无数西方艺术评论家和记者围绕着它,镜头闪烁。

    “哦!上帝!这…这就像从中国钢铁森林里直接切割下来的一块历史!”卡洛琳女士激动得语无伦次,她太满意这种原生态的冲击力了。在她眼中,这是她艺术理念的完美呈现。

    雷宜雨穿着笔挺但款式收敛的西装,低调地站在苏采薇身旁,脸上带着谦和得体的微笑,像个慷慨的艺术赞助人。当卡洛琳走到他面前,热情地感谢他带来的“东方工业奇迹”时,雷宜雨微笑着递上一个定制款的长江系概念手机。

    “卡洛琳女士,感谢您给予这件‘遗蜕’新生的机会。为了纪念这次合作,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小小的数字艺术收藏邀请。”雷宜雨引导着她打开手机上预装的一个特殊版本“长江艺术·链”APP。

    卡洛琳好奇地在APP中找到了指向冷却塔的一个互动链接,举起手机,按照提示,对着冷却塔底座上一个极其隐蔽、几乎融入混凝土纹理的微型传感器装置扫了一下。

    滴!

    屏幕亮起,一个充满设计感的动画跃然而出。随即,一行醒目的文字出现:

    ‘Venice Cool Tower’艺术典藏秘钥,已绑定您的身份。专属数字艺术品:‘Genesis Block - Veian Dawn’(创世区块·威尼斯黎明),已赠送。如需欣赏或了解该独特资产的未来价值轨迹,可在展览结束后,于特定平台(网址:xxxxxx.yzc.cld)访问。

    APP随即自动锁屏,显示了一个倒计时器——直到展览结束日。核心内容在展览期间完全不展示,保持神秘感。卡洛琳一脸惊喜又迷惑:“数字艺术?加密…加密艺术?这是最近很火的概念!噢,太前卫了!这份礼物非常独特,太感谢了,雷先生!”

    这一幕,被旁边《金融时报》的一个财经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结合最近硅谷开始冒头的零星“加密数字资产”讨论,尤其是那个神秘的“Genesis Block”字眼,“工业遗骸”、“数字艺术”、“加密秘钥”、“中国科技巨头”……这些元素在西方语境下碰撞出的火花无比耀眼。

    仅仅几个小时后,《金融时报》的网站头版就挂出了醒目标题:《中国工业废土邂逅数字密码:长江系“钢渣冷却塔”点燃威尼斯艺术与科技新想象》。

    报道聚焦三点:一是矿渣艺术化再生的环保理念与艺术震撼力(契合了西方的环保正确);二是现场扫码瞬间的神秘数字资产赠送仪式(完美的行为艺术与技术应用融合);三是首次清晰地将中国科技企业(长江系)与“前沿加密艺术”、“数字收藏”概念在顶级国际艺术舞台上挂钩。

    这篇报道如同扔进平静水潭的巨石,引发连锁反应。、BBC艺术频道、《纽约时报》文化版纷纷跟进解读。关键词“#SteelSlagArt(钢渣艺术)”、“#eseTechAesthetic(中国科技美学)”、“#VeniceCryptoKey(威尼斯加密钥匙)”迅速在西方社交媒体上蔓延。长江科技的名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酷”感和未来感的形象,侵入西方主流视线的文化领域。这是纯粹的、非军事、非政治的“文化渗透”,在艺术与科技的包装下,润物无声。

    雷宜雨和苏采薇站在展区一角,听着身边此起彼伏的各种语言的惊叹和议论。苏采薇低声对雷宜雨耳语:“宜雨,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艺术为表,币权为引,文化入局…真漂亮。”

    雷宜雨微微一笑,眼神深邃,望着那座沉默坚毅的钢渣冷却塔:“文化是盐,科技是刀,金融是火。盐能提味,刀能开路,火能燎原。把这三样揉碎了,掺进‘艺术’这块面包里送出去,西方人会觉得又美味,又新奇…又忍不住想尝透里面到底是什么味道。”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等他们真正意识到那‘数字藏品’的味道时,我们的根,已经在这片土壤里悄悄扎下去了。”

    就在西方媒体热烈讨论着这场来自中国的“科技艺术风暴”时,雷宜雨的手机收到了瘦猴发来的一条简短加密信息:

    「宜雨哥,查到那个追幽灵账户的尾巴了!断在老城区一个地下比特币‘矿洞’机房门口…人估计早跑了,但留了‘饵’,指向国际上一个叫‘暗影织网’的黑客组织…」

    雷宜雨收起手机,脸上的微笑不变,眼神却骤然冷冽了几分。

    艺术塔的光芒之下,来自网络的冰冷暗箭,已在弦上。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