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冲上前去填补空缺。然而,叛军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禁军的防线逐渐被突破,赵煦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赵构骑着马缓缓进入宫门,看着眼前惨烈的场景,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他来到距离赵煦不远处,停下马,高声劝道:“大侄儿,看看你身边,如今已无人能护你周全。你又何必如此固执,白白送了性命?只要你肯投降,本王依旧可以饶你不死。”
赵煦满身血污,手中的长剑已然卷刃,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无比。他怒视着赵构,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怒斥道:“赵构,你这乱臣贼子!我大宋皇室的尊严不容你这等奸佞玷污。我生为大宋皇子,死为大宋鬼,宁死也不会向你这等逆贼屈服!”
说罢,赵煦将剑一横,转身再次冲向叛军。他如同一头受伤的猛虎,虽已力竭,却依旧带着一股无畏的气势。叛军们被他的气势所震慑,竟一时不敢上前。然而,终究是寡不敌众,数名叛军一拥而上,刀剑齐下。赵煦奋力抵挡,但身上还是多处受伤,鲜血如注般涌出。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决然的力量。最终,他被一名叛军从背后偷袭,一剑刺入后背。赵煦身子一晃,却仍强撑着不倒,手中的剑依旧指向赵构的方向。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大喊道:“大宋……万岁……”随后,缓缓倒在血泊之中,壮烈殉国!
赵构见赵煦宁死不降,如此壮烈赴死,心中那一丝愧疚如潮水般蔓延开来。他脸色阴晴不定,望着赵煦的尸体,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与皇兄相处的过往。曾经,皇兄对他诸多照拂,而如今自己却为了皇位,逼得他的儿子惨烈身死,这份罪孽感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然而,就在赵构陷入短暂的沉思与愧疚之时,秦桧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微妙。他深知此时绝不能有丝毫耽搁,一旦错失良机,局势或许会再生变数。于是,秦桧赶忙驱马上前,低声却急切地劝道:“王爷,事已至此,万不可再犹豫。大皇子既已身死,此刻正是您进军大内、夺取皇位的绝佳时机。您若此刻心软,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还可能招来无穷后患。”
赵构被秦桧的话语猛地拉回现实,他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将那丝愧疚强行压下。他深知秦桧所言极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趁热打铁,一旦让其他势力反应过来,联合起来对抗自己,局面将变得极为棘手。
“传我命令,大军立刻向大内进发,不得有误!”赵构一声令下,定武军和建武军再次行动起来,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朝着大内汹涌而去。一路上,残余的禁军虽仍在负隅顽抗,但在赵构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已无力回天。
很快,赵构的大军便抵达大内宫殿前。宫殿大门紧闭,却挡不住赵构那炽热的野心。他望着眼前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殿,深吸一口气,仿佛看到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正在向他招手。“推开门,本王今日定要登上皇位!”赵构的声音坚定而决绝,带着一股志在必得的气势。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