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雄英别怕,二叔来了! > 第356章 藩王出兵

第356章 藩王出兵(1/2)

    洪武二十八年春,应天玄武湖畔的垂柳抽芽,朱标手持《寰宇舆图》伫立在观星台上,图上用朱砂标注的欧洲与非洲大陆在阳光下泛着血色。

    朱樉将西域进贡的葡萄美酒斟入夜光杯,琥珀色酒液映出他眼底的锋芒:“大哥,听说红毛番邦的骑士能日行千里?

    朱棣领命为“征西大元帅”,麾下二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发。

    水师由“镇海”“靖边”等千艘福船组成,甲板上整齐排列着改良后的佛郎机炮;

    陆军则配备三万匹西域汗血宝马,马蹬与兵器皆裹着精钢。当舰队驶入波斯湾时,阿拉伯帝国的战船摆出新月阵型拦截,船头雕刻着狰狞的狮首。

    朱棣站在主舰“永乐号”的九层飞檐塔楼顶端,望着敌阵冷笑:“传令下去,火铳营准备三段击,神机箭手覆盖敌舰甲板!”

    随着号角长鸣,明军战船呈雁形散开,瞬间喷出密集的火舌。

    阿拉伯战船的木质船身根本无法抵挡火器攻击,燃烧的船体在海面上连成赤色长龙。此战过后,红海沿岸城邦纷纷献上镶金的投降书。

    进入地中海后,威尼斯共和国凭借其坚固的水城防御负隅顽抗。

    朱棣并未强攻,而是下令封锁港口,同时派遣夜鹰卫伪装成商人潜入城内。

    他们暗中策反被贵族欺压的工匠,教他们制作简易火器。

    半月后,当威尼斯总督府的钟楼敲响晨祷钟声时,城头已飘扬起大明的日月龙纹旗。

    朱棡率领十万“玄甲军”从陆路西进,士兵们身着由精铁与牛皮混合打造的连环甲,每人配备三石强弩与斩马刀。

    在翻越喀尔巴阡山脉时,遭遇匈牙利王国的轻骑兵突袭。

    朱棡却早有准备,他命工匠打造三百架“一窝蜂”火箭车,当敌军骑兵逼近山谷时,万箭齐发,将整片松林点燃。

    真正的决战发生在多瑙河畔。波兰-立陶宛联邦集结了号称“上帝之矛”的翼骑兵,他们的羽翼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冲锋时如同黑色死神降临。

    朱棡让军队挖掘三重壕沟,布置拒马鹿角,同时将火器营分成五组。

    当翼骑兵的冲锋被壕沟阻挡时,明军的佛郎机炮开始轰鸣,铅弹穿透板甲,血肉横飞。

    战后,朱棡在莫斯科河畔建立“北境都督府”,他强制推行大明历法,要求当地贵族子弟学习汉语。

    为稳固统治,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莫斯科大公,这场跨越万里的联姻震动了整个东欧。

    朱权的舰队绕过好望角时,遭遇十二级飓风。旗舰“天狼号”的主桅被拦腰折断,海水倒灌进船舱。

    朱权却镇定自若,他让水手们将破损的战船用铁链相连,组成海上浮岛。

    凭借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学来的星象导航术,最终带领幸存者抵达东非海岸。

    桑海帝国是朱权遇到的最大对手。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帝国,其骑兵装备着由陨铁打造的弯刀,战象部队更是所向披靡。

    朱权没有急于开战,而是在沿海建立贸易据点,用瓷器换取当地的黄金与象牙。

    他发现桑海人对天文历法极为痴迷,便让随行的天文学家与他们交流,甚至将浑天仪的铸造方法传授给对方。

    三年后,桑海苏丹亲自前来拜访,看到明军演示的“神火飞鸦”后,心悦诚服地表示臣服。

    朱权在开罗建立“非洲总督府”,并开通了从非洲到应天的定期商路,满载香料的商船往来不绝。

    朱椿率领的五万大军被称为“文军”,除了基本的防御武器,还携带了大量书籍、农具与种子。

    他在东非之角登陆后,没有立刻发动战争,而是帮助当地部落修建水利设施,传授水稻种植技术。

    当埃塞俄比亚高原发生瘟疫时,朱椿让随军太医免费为百姓治病,用青蒿熬制汤药,救活无数人。

    原本敌对的部落纷纷送来牛羊以示感谢,朱椿趁机与他们签订盟约。

    他在索马里半岛建立“怀柔府”,设立汉学书院,培养出许多精通汉语的当地学者。

    这些学者后来成为大明与非洲沟通的桥梁,将儒家文化传播到撒哈拉以南的广袤大地。

    朱柏的军队以海军陆战队为主,他们擅长登陆作战。在攻打贝宁帝国时,遭遇了对方的毒箭部队。

    朱柏命人采集当地的草药,研制出解药,同时用烟熏战术破解敌方的毒箭。

    他还发现当地盛产胡椒,便与贝宁国王达成协议:大明提供火器技术,贝宁则每年进贡十万担胡椒。

    朱柏在黄金海岸建立“宝船卫”,这里成为大明与欧洲、非洲贸易的中转站。

    他命工匠修建了巨大的船坞,能够同时容纳百艘战船修缮,往来商船的鸣笛声日夜不绝。

    朱楩率领的三万轻骑兵,被称为“闪电军”。

    他们携带便于携带的手铳,每人配备五匹战马,能够进行长途奔袭。

    在攻打神圣罗马帝国时,朱楩采用“袭扰战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