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深空防线》的剧本合上,拍戏的日程必须尽快排下去。
王启明那边材料的古怪问题、李卫国磁体的热失控……都在等着他。
每一分钟的积分积累,都关乎着夸父逐日的成败。
他站起身,疲惫暂时被找到突破口的那一丝振奋压了下去。
“温岚”
洛珞拿起手机:
“联系《深空防线》的编辑组和视效总监,下午三点,我要开会讨论这部剧。”
……
拾光映画顶楼的剧本研讨室,落地窗外是帝都黄昏的流光溢彩,室内却弥漫着一种紧绷的专注。
长方会议桌一端坐着洛珞,身旁是他的助理秦浩,以及曾深度参与《流浪地球》的,拾光映画的视效总监刘明。
另一端则是《深空防线》的原编剧组:资深编剧王蕾领衔,带着两位年轻编剧陈小雅和李航。
桌上摊开打印好的《深空防线》剧本初稿和几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科学资料。
短暂的沉默后,洛珞拿起剧本,语气平和地开口:
“王老师,各位编剧,《深空防线》的核心骨架很好,路明烛的孤勇、陈敏的智谋、张磊的牺牲,这个‘铁三角’在末世危机下的互动非常有张力。”
“潜入、破坏、空战的节奏点也设置得不错,尤其是路明烛在冰层峡谷中与‘影卫’飞船缠斗那场戏,视觉冲击力很强。”
他的肯定让略显紧张的编剧组神色稍缓。
王蕾点点头:
“洛导,谢谢您能看到这些,我们知道里面有些设定可能…不太经得起推敲,您具体觉得哪些地方需要优先调整?”
“关键在于设定逻辑的‘底层物理架构’,特别是能源和空间物理部分,需要更坚实的依据,不能让人觉得是‘儿戏’或者‘魔法’。”
洛珞用笔点了点剧本中几处高亮的地方:
“首先是‘暗影族’窃取聚变能源的目的和手段。”
他翻开手边一本关于聚变能的简略资料:“土卫六的‘龙腾’聚变电站,是持续稳定输出的清洁能源源头,剧本里说‘暗影族’构建地下结构‘窃取’能源。”
“如何窃取?直接管道抽取?那他们需要承受管道的高温高压,能量逸散巨大,不可能不被常规巡逻发现。”
“如果是无线传输巨大能量,物理原理是什么?定向高能束流?那需要巨大的发射和接收阵列,其信号特征不可能掩藏在所谓的‘深层地质活动’里。”
陈小雅鼓起勇气问道:
“洛导,那…如果我们设定他们是利用了某种未知的量子场共振,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抽取空间中的‘零点能’或者真空涨落能量呢?”
洛珞微微摇头:
“这个方向有科幻理论基础,但需要设定得更严谨,并且与聚变电站本身产生强关联,不能只提一句‘窃取聚变能源’,让观众觉得聚变能源是个可以像自来水一样被轻松盗取的东西。”
“可以考虑他们将秘密装置耦合在聚变电站的废热交换系统或者冷却剂回路中,利用其巨大的能量流做掩护,进行一种高效的能量转移或转化。”
“这样,路明烛发现‘异常能量流向’而不是凭空失踪的能量,逻辑更通顺,也解释了他们为何非要选在聚变电站下方。”
他顿了顿,补充道:
“核心矛盾应该围绕龙腾被寄生性利用展开,而不是简单‘偷电’,这能强化设定与核心冲突的关联性。”
“明白了”
王蕾迅速记录:
“我们会重新设计‘窃取’的具体技术路径,让它物理上更可信,成为陈敏设置技术陷阱的基础。”
“第二点是‘潮汐撕裂’制造虫洞。”
洛珞指向剧本高潮部分:
“这个概念的视觉表现力没问题,但驱动它的原理是什么?剧本里只说是‘暗影族’借助土卫六的潮汐力量和窃取的聚变能量制造。”
“潮汐力量来自土星引力场,非常宏大但相对稳定可控,单纯靠潮汐力撕裂空间形成稳定到足以供舰队穿越的虫洞,能量需求远超聚变电站的量级,基本不可能实现。”
“而且如何定位另一端在地球附近?”
他看向刘明:
“刘总监,在《流浪地球》里,我们尽量让行星发动机的设定有现实基础,这里也一样,空间通道的设想可以保留,但触发机制要更合理。”
“或许可以考虑,‘暗影族’利用一种特殊的中微子信号装置,在大量聚变能量的驱动下,试图短暂地‘软化’或‘共振撕开’土卫六与地球之间空间中某个预设坐标点附近的时空结构,形成一条类似不稳定‘量子泡沫隧道’的临时通道。”
“它危险、不稳定,需要舰队高速冲刺才能强行通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必须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