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2.7 38.2 0.041
16 13.1 41.5 0.043
17 13.4 44.9 0.046
……
“我需要两小时内完成三项改造:
在基板上游15cm处部署高频压电传感器阵列;
于入口锐角后方3cm嵌入微型电磁脉冲单元,瞬时功率≥5kw,频率响应带宽覆盖0-50kHz);
基板全域增加激光微位移监测网精度0.1μm。”
屏幕另一端的周建军瞪大眼睛:
“脉冲干预?可强电磁扰动可能诱发……”
“必须这么做”
洛珞斩断质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而是直接调出成都基地的结构图:
“另外,立即停用当前所有实验基板——之前的撞击已造成微观疲劳裂纹,新材料何时到位?”
材料负责人从角落挤进镜头:
“新的wB-4复合材料基板正在合肥辐照中心做最后测试,预计……”
“48小时内必须抵达成都!”
洛珞的指关节敲在桌面上:
“这段时间,我们先用数学模型打一场预演战!”
接下来的72小时,数字空间将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记忆沙漏】中看到的东西,洛珞也需要计算机来帮他做最终的验证。
这已经不是人脑能涉及的领域了。
“星火”的超算全功率运转,基于洛珞提炼的三组核心方程,构建出磁-流-固-热全耦合模型。
成都基地团队夜以继日地输入材料参数、磁场构型、热边界条件超算屏幕上奔涌着亿万条相互作用的数据湍流。
第23小时:模拟显示单点脉冲会引起次生驻波震荡;
第41小时:洛珞加入相位延迟补偿模块,抵消脉冲波与主流的干涉效应;
第63小时:热形变模型预警,基板几何偏移将导致磁场边缘“磁漏”。
“再加一个曲率动态反馈环!”
周建军的团队熬得双目赤红,却兴奋地指着最新生成的图谱:
“洛总您看!把基板曲率变化量反馈到磁控系统,磁场边界就能自适应扭曲,始终‘贴’住流体!”
当满载高纯wB-4复合基板的防辐照运输车驶入成都基地时,决战终于到来。
脉冲单元矩阵、微位移激光网、压电传感器组成的庞大阵列如同精密的机械巨兽,蛰伏在回路周围。
“启动二次实验!”
周建军压下震撼,立刻下令。
实验回路再次轰鸣。
强磁场如无形牢笼轰然合拢!液态锂铅化作一道银灰激流撞向锐角入口.
屏幕上Ω_crit数值瞬间飙升至37.6kHz!
“谐振频率锁定38.2kHz!”
操作员喊着输入指令。
滋——!
刺目的蓝白电弧在基板后方炸亮!
代表涡旋能级的压力脉动谱图上,那个致命的尖峰如同被利刃斩首般骤然崩塌,碎散成一地低矮的噪声!液态金属驯服地沿着蜂巢管道滑入预定位置。
“成功了?!”
大厅里迸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但欢呼未落,一组幽灵般的黄线在监控角落悄然爬升——微位移传感器传来警报:新材料在强热冲击下正发生微米级几何变形!
“磁控系统介入!启用曲率补偿协议β-3!”
洛珞的指令如冰水浇下。
总控屏上,磁场边界层突然开始流体般扭动,自动追踪热膨胀造成的结构偏移。
刚被脉冲驯服的液态金属还未得及骚动,就被持续贴合的磁场曲线轻柔裹住……
代表系统稳定性的绿色光柱,最终坚如磐石地立于安全线之上。
强磁场稳稳升至15特斯拉,锂铅合金以13 m/s的高速冲向蜂窝状基板入口——正是昨日撕裂发生的险境!监控屏上,Ω_crit数值骤然飙升至红色预警线(41.5 kHz),压力脉动谱中代表涡旋能的尖峰陡然凸起!
滋——!
微弱的蓝色电弧在基板后方亮起。
高速摄影画面清晰显示:原本即将成形的流体漩涡被精准的逆向压力波打散,化为细碎无力的微湍流,温顺地沿着蜂窝管道流入。
壁面温度曲线平滑如缎,应力监测点一片宁静绿光。
整个实验室陷入窒息般的沉默,随即被压抑不住的惊呼打破。
周建军死死盯着稳定在设定流速的系统,喉结滚动:
“这……这就是主动谐振涡流控制?竟真能打破惯性坍塌的死循环!”
液态金属循环是贯穿聚变堆整个生命周期的基础支撑。
强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