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一遍卫生,苏甜成就感拉满。
之后她挂出招聘信息,等了两天没有招到合适的人,处理一下公司税务问题。
布置了一下办公室找了个钟点工,隔两天来打扫一下。
苏甜这阵子连轴转,累得她总提不起精神。
她打算先去泉州路程近一些,下次有机会再去天津。
苏甜有点身心俱疲,连带着想拍点东西的兴致都淡了。
许是这段时间累着了才这般提不起劲儿。
到了泉州,那些糯叽叽的点心治愈疲惫的苏甜。
苏甜来到泉州的美食街,泉州最常见的是麻糍店。
摊主将蒸得温热的糯米在石臼里捶打至绵密,揪一团揉成圆。
裹上碾碎的花生糖或黑芝麻碎,外层再滚一圈酥脆的黄豆粉。
苏甜一口咬下去,口中糯米的软糯先是温柔地裹住舌尖。
带着谷物特有的微甜,接着是花生碎的香、芝麻的醇,混着黄豆粉的焦香在嘴里化开。
那糯不是软塌塌的黏,而是带着点弹牙的“筋骨”,
咽下去时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米香回甘,一点不噎人。
路过碗糕,白白胖胖的一下子抓住了苏甜眼球,
表面微微隆起,像罩着层薄纱。
用筷子挑开,内里是细密的蜂窝状气孔,入口先是滑嫩,
随即尝到米发酵后的微酸,混着恰到好处的清甜,
酸味不突出,甜不腻人,衬托着米香。
苏甜惊艳的嚼着嚼着,舌尖能感受到米粒磨碎后的细腻,
鼻腔里面有谷物的清香。
吃了甜的再吃点咸鲜的,海蛎煎里的地瓜粉浆算得泉州一绝。
煎得外沿微焦,内里却仍是滑嫩的糯,海蛎的鲜混着鸡蛋的香,
裹在粉浆里,咬下去先是焦脆的边,接着是粉浆的软滑。
海蛎的鲜甜在口腔里炸开,那糯带着点q弹,
不黏牙,和海蛎的鲜甜相得益彰,蘸点蒜蓉醋,酸鲜交织,
把糯叽叽和海味融合的恰到好处。
苏甜还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不同种类的点心,
她看着手中一不小心买多的各种食品袋:
不是我想买不是我馋,是为了拍摄需要,
再说还可以带回去给吴琪他们尝尝,苏甜这么一想,继续买买买......
上元丸,糯米皮裹着花生、芝麻、冬瓜糖做的馅,表面泛着油光。
皮是那种“糯到发光”的绵,
咬开时能感觉到糯米的纤维在齿间微微拉扯,馅料的甜带着坚果的香。
不齁,反倒像闽南人说话的调子,温温柔柔的带着点甜。
咽下去时,喉咙里润润,还有.......
泉州点心的糯,从不是单一的软糯,而是带着层次的。
或裹着坚果香,或渗着海味鲜,或透着米发酵的微酸,甜,咸,润。
苏甜把今天的战利品送回酒店时,她明明今天已经吃了不少。
糯米做的吃食本就扎实,当时苏甜想着晚上大概不会再有胃口了。
没想到回房稍作休整,饥饿感竟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苏甜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前两日胃口平平,今天这食欲倒是格外旺盛,
苏甜想着今天一时没忍住多吃了些,看来之后还是得稍稍克制才好。
苏甜收拾一下,准备出发去吃今天的重头戏--泉州的姜母鸭。
苏甜做了攻略,根据当地人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
姜母鸭光是端上桌那股子香气就够勾人。
麻油的醇厚混着老姜的辛香,还裹着鸭肉的油润,
还没有动筷子,苏甜就被这味道香迷糊了。
鸭肉炖得极透,用的是当地的番鸭,肉质紧实却不柴,筷子轻轻一戳就能分开。
苏甜咬下去舌尖先是感受到了皮肉间那层薄薄的油脂香。
绵密不腻,接着是鸭肉的鲜嫩,带着点嚼劲却不费牙,
每一丝纤维里都浸足了汤汁。
最妙的是靠近骨头的地方,骨髓的香混着肉香,
抿一口能尝到微微的胶质感,口感滑润,苏甜忍不住嗦手指了。
姜母鸭味道上是层次分明:
老姜被麻油煸得焦香,辛味变得温润,不呛人,是底色,衬得鸭肉愈发鲜甜;
麻油的香不张扬,香味醇厚,裹着肉香慢慢在嘴里散开;
咸淡拿捏得正好,带着点酱油的微咸,却丝毫盖不住鸭肉本身的鲜,
吃到完后苏甜口腔里面带着一股回甘,是姜香、油香、肉香的共同交织。
苏甜吃得心满意足,通体舒坦,带着满满的惬意回到酒店。
谁知路上苏甜突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