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 第57章 这可不是好事啊!

第57章 这可不是好事啊!(1/2)

    就不久前,他还担心陈迎新要去江南的事。

    车里原本沉闷的氛围渐渐活跃了起来。

    李世民叹口气说:“今天累死我了。早知道是这样,我就该让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块来。”

    “陈迎新讲话太快,许多问题我都跟不上节奏了。”

    长孙皇后劝他说:“还有明天呢。我看你都快头疼了,先睡一觉吧,明天大臣们上朝后再一起好好讨论也不迟。”

    李世民点点头,转向身边的杜尘吩咐:“去传话,叫房大人和杜大人明日到御书房等我。”

    一个时辰过后,御书房。

    杜如晦进殿后直接问道:“不知皇上因何急召我二人前来?”

    他与房玄龄收到消息立刻起身,连刚躺下都不顾穿上衣裳赶来皇宫。

    房玄龄看着神色沉重的皇帝大致也能猜出一二:“照我的理解,皇上应该又去找过陈迎新了。”

    李世民示意两人坐下,缓缓说出自己的打算:“我打算讨伐吐蕃。”

    话刚出口,房玄龄和杜如晦顿时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彼此对视几眼,二人都不清楚皇帝为何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房玄龄回过神先开口问:“陛下,为何忽然提起这战事?”

    “如今吐蕃已派使者前来求和,对我们大唐本就是件好事。”

    “吐蕃兵力强大,之前我们屡屡失利,就算陛下有这个想法,也该缓一两年。”

    “那时候百姓不愁温饱,国库充盈些,或许我们才能打赢胜仗。现在开战实非良机。”

    两人很清楚,今晚召见并非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皇上深思熟虑后的安排。

    但他们还是坚持当前不适合动兵的观点。

    “我也觉得此事应多加权衡。”杜如晦附和道。

    李世民并未回答他们的质疑,反而反问一句:“你们可知道我刚刚去哪儿了?”

    房玄龄叹了口气:“估计又是找陈迎新去了。”

    前一晚,李世民已经特意把陈迎新请入宫中议事,还曾批评他一顿。

    房玄龄回到家中才得知具体原委,并狠狠教育了自己儿子一番。

    而就在今天,陈迎新亲临太极殿观摩册封大礼。

    以李世民的性格,肯定免不了去河西村炫耀一下自己的威风。

    果不其然。

    但为何突然谈及征讨吐蕃?

    这让房玄龄百思不得其解。

    他眼睛忽然一亮,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关键之处:“皇上,莫非这次陈迎新又给您出主意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把刚才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眉头紧锁。

    过了一会儿,房玄龄开口道:

    “虽说眼前机会不错,但臣觉得这事不合适。”

    “解决吐蕃的方式有些欠妥。”

    “况且眼下吐蕃有意向我们求和,如果反倒先出兵打他们,消息传出去,是否会损伤大唐的声望?”

    皇上的计划是,让那些想投靠大唐的部落做主力,去攻打吐蕃。

    这些边疆小部落不但得派出士兵,还得自己准备粮草。

    等战事结束,不管胜负如何,恐怕这些部落也会折损一半,不少人连尸首都埋在荒野里了。

    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狠了?

    “皇上,若真如此行事,恐怕将来再无人愿意归顺大唐。”

    “还请皇上重新考虑。”

    李世民笑着说道:“玄龄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吐蕃人是不是经常来边境抢东西?”

    房玄龄点点头。

    “那你可知道这次他们为何选择归附大唐?”

    “自然是因为我朝军队强盛、国力强大,再加上东突厥刚败,他们都害怕了。”

    房玄龄实话实说。

    “既然大唐已经这么厉害,还需要谁真心归顺吗?”

    “像陈迎新说的,只要他们听话就行了,敢不听话就收拾他们!”

    李世民这话一出口,气势十足。

    房玄龄与一旁的杜如晦听了,竟一时无言。

    大唐开国以来打了不知多少仗。

    一开始就是这个风格:不讲和,先打仗再说。

    就是要让他们服气!

    不服?直接灭掉!

    “你有什么看法?”李世民转向杜如晦问道。

    杜如晦皱着眉,慢慢说道:“皇上,微臣觉得这件事还是暂缓比较好。”

    “听说吐蕃内部有纷争,若是属实,的确是个好机会。”

    “可是这只是陈迎新的推测,还需核实。”

    “等确认后再讨论也不迟。”

    “即便情况对我方有利,要对付吐蕃也绝不能轻视,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臣担心,那些部族难以承担重任,可能临阵怯战。”

    李世民听完,点头表示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