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在早朝,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高悠站在朝堂中央,手中拿着一份奏折,微微躬身,朗声道:“父皇,儿臣有事奏禀。”
皇上轻声道:“讲。”
高悠道:“京城的人口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城池的容纳范围。
底层百姓大多聚集在狭小的地方,不仅治安堪忧,还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另外,京城的道路也因人口和车马的增加变得拥挤不堪。
儿臣花了几天时间,制定了一个京城改造和扩建的计划,请父皇御阅。”
皇上微微点头,让李富把奏折收了上去,语气平和地说道:“说说你的计划。”
高悠随后详细介绍道:“儿臣的计划是将京城向外扩建,同时规划新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经过改造和扩建,京城容纳的人口将达到五百万,可大大缓解现在拥挤的情况。”
高悠介绍完后,朝堂上立刻出现议论声。
皇上转向众大臣问道:“众卿家,你们觉得此计划如何?”
左丞相厉刚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太子所言极是,京城的现状确实需要改变。
此计划若能实施,将大大改善京城的居住环境和治安状况。”
右丞相曾文修也拱手道:“臣赞同太子的计划,这不仅关乎百姓的生活,也关乎大恒朝的长远发展。”
户部尚书卢齐江皱了皱眉,略带担忧道:“太子的计划固然好,但工程浩大,且现在各地需要银子的地方太多,臣担心国库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
高悠看了他一眼,语气从容道:“卢大人,此事我已考虑过了。
我们可以分阶段实施,先从最紧迫的地方开始,逐步推进,这样既不会对朝廷财政朝成太大的压力,对百姓的影响也会很小。”
卢齐江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正当朝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值日太监急匆匆地走进殿内,伏地禀报:“陛下,晋源知府派人送来紧急奏报,在宫外求见。”
皇上随即说道:“快带他进来。”
片刻之后,一名身着衙役服的中年男子被带了进来,快步走到殿中央,跪下行礼:“小人人晋源府马步班头王明,叩见陛下。”
皇上微微点头,沉声问道:“王明,你有何紧急要事要报?”
王明取出一本奏折,双手呈上:“陛下,江南魏鸿泰于前日午夜,派人偷偷渡过源江,攻占了陈愚县、番东县、广忠县,目前正准备攻打晋源府,王知府特派小人前来向陛下求援。”
朝堂上瞬间一片哗然。
李富把奏折转呈给皇上,皇上接过奏折,迅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愤怒的神情,猛地一拍龙案,怒道:“魏鸿泰这个逆贼,朕还没派军队去讨伐他,他居然主动来挑衅,朕这次绝不再放过他!”
左丞相厉刚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大恒的情况越来越好,只剩下魏鸿泰这个隐患。
现在西狄国已经被我们击退,大魇国也被北珲国牵制,正是我们收复江南的好时机。
请陛下立刻派人,收复江南。”
右丞相曾文修、兵部尚书余权、工部尚书周景泰、户部尚书卢齐江等官员也立刻站出来,齐声道:“臣等恳请陛下,立刻派兵收复江南。”
皇上环顾众臣,沉声道:“你们觉得派谁去合适?”
兵部尚书余权微微躬身,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是最合适的人选,应派太子去。”
“臣也认为太子最合适。”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所有官员全都赞同派高悠去。
皇上看向高悠,眉头轻皱,问道:“太子,你的意思如何?”
高悠站出来道:“父皇,儿臣愿意率兵前去剿灭魏鸿泰。”
皇上道:“你刚刚回来不到不久,都还没有好好休息,朕实在不忍心让你再劳累。”
高悠淡然一笑,语气从容道:“父皇,前线将士积年累月地镇守边疆,儿臣跟他们比起来轻松多了,这点辛劳算不了什么。”
皇上听他这么说,也就没再说什么,问道:“你需要多少人马?”
高悠自信的道:“三万禁军足以。”
皇上沉声道:“魏鸿泰手下有几十万人,你只带三万人马怎么够?”
高悠从容不迫地道:“我们的人虽然少,但武器比他们厉害,足以抵消人数上的劣势。
而且人少行动的速度更快,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皇上听后,轻轻点头,不再多说,沉声道:“朕任命你为讨逆大元帅,率领三万禁军前去剿灭魏鸿泰,收复江南。
如在征讨过程中还需要兵力,可自行从任何地方调遣。”
“儿臣遵旨。”高悠微微躬身,语气坚定。
行礼之后,高悠转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