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 第21章 皇上的烦恼

第21章 皇上的烦恼(3/4)

的猛烈围攻。

    延凉府,位于西北边境的要塞,控制着通往大恒内地的重要交通线和商贸路径。

    一旦延凉城失守。

    大恒朝在西北的防御体系就会出现缺口,西狄军很容易就可以深入内地,威胁更多的城池和人口密集区。

    看完战报,皇上眉头微皱,手指轻轻敲着书案,思索着应对之策。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沉重,仿佛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味道。

    余权在一旁静候,眼中闪烁着担忧:“陛下,延凉城中兵力已经不足四万,粮草只能坚持十日。

    如不能尽快救援,一旦城破,城中数万百姓将遭到屠杀。

    情势万分紧急,请陛下速下决断。”

    皇上放下战报,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向远处的夜色。

    月光洒在外面庭院里,映照出他忧虑的神情。

    他知道,这场战事不仅关系到延凉城的安危,更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

    “现在朝廷还能抽出多少兵力?”

    皇上语气低沉,心中如同被重石压住,喘不过气来。

    余权道:“京城除禁军外,尚有八万京军,十二万厢军。”

    “京城离延凉城相距离两千余里,从京城派兵过去,最快也得十天才能到达。

    等援兵到的时候,延凉城早已经被攻破了。

    朕问得是离延凉府近的军队。”

    或许是因为心里太急,皇上的语气有点严厉。

    余权想了一下,道:“平源府尚有五万守军,上宏郡也有七万守军。”

    “它们与延凉城相距多远?”皇上问。

    “平源府相距四百里,上宏郡相距六百里。”

    皇上沉思了一下,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蘸墨,连写了两道诏书。

    “八百里加急送往平源府和上宏郡,接到圣旨立刻派兵增援延凉府,不得有误。”

    皇上把皇旨交给余权。

    “遵旨。”

    余权接旨后转身离开了。

    皇上思虑了片刻,对李富道:“传卢齐江,周泰景。”

    “是。”

    李富出去,叫来了两个小太监,吩咐他们去宣旨。”

    半个小时后。

    卢齐江,周泰景到了。

    皇上看着他们道:“延凉城情况危急,工部需即刻着手筹备五万件军需物资,户部亦要迅速调拨十万石粮食,务必火速送往延凉府,以解燃眉之急。”

    卢齐江与周泰景对视了一下,对皇上道:“陛下,近五年来,原北、河东等产粮重地,连遇天灾,秋收大减,仓廊之粟已所剩无几。”

    皇上眉头紧皱,显然对他的这番解释并不满意:“天灾虽重,但延凉城守军和百姓急需粮食,户部务必筹措足够的粮食送去!”

    卢齐江也知道延凉城情况紧急,他也很想把粮食送去,但他现在手里真的没有那么多粮食,道:“陛下,前年冬季大雪,去年春季又遇暴雨,田亩受灾严重,农户收成减少了四成。

    现在户部所存粮食,仅够南疆,北疆的军粮所用。

    如果拨给了延凉城,那就只能消减南疆,北疆的军粮了。”

    “不行,南疆,北疆的军粮无论如何不能减少。”

    卢齐江的话才刚说完,皇上便很坚决地否定道:“南疆,北疆的将士用性命守卫边境,绝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御敌。”

    卢齐江无可奈何道:“那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没有办法,你也得想办法,要不然你这个户部尚书就别做了。”

    皇上把桌子上的奏折“哗”的一下,全划到了地上,冷脸瞅着卢齐江。

    看到皇上发火了,户齐江吓到了,赶紧把地上的奏折捡起,道:“陛下息怒,臣回去再想想办法,看看能否从其他地方凑些粮食。”

    皇上听罢,脸色缓和了点,道:“朕也明白这几年很艰难,你这个户部尚书做得很辛苦。

    但延凉府战事紧急,支援刻不容缓。

    你可先从其他州府调度应急,待今年秋粮征收之后,朕加倍拨还给他们就是?”

    户齐江心里苦笑道:“陛下,您真的是身在深宫,不知下面的情况啊。

    今年的春耕面积比去年减少近三成。

    收上的秋粮,都不知道能撑过今年冬天。

    还加倍拨还,您拿什么拨还?

    唉,到时候估计还是我倒霉。”

    就在他心里叫苦的时候,站在他旁边的周景泰也说话了。

    “陛下,工部近日已紧急调配二十万件军需物资至西北边疆各城。

    工部库存的制造原料已是空空如也,尤其是铁料,更是捉襟见肘。

    故而,短期内要再集齐五万套军备物资,真的很困难。”

    从西狄军开始侵扰西北边境。

    工部就一直在不停地再输送物资,的确是已经达到极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