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86章 嘉禾惊变

第186章 嘉禾惊变(2/2)

力。\" 刑部尚书则盯着《栽培手册》中的奖惩条款:\"按郡主的法子,百姓若违规种植便取消贷款资格,这比刑律更有效。\"

    最关键的转折来自殿外。当李氏的丈夫抱着装着稻根的琉璃瓶闯入,瓶中清水里游动的蚯蚓与微生物让庄亲王瞳孔骤缩:\"回禀陛下,\" 这位朴实的农夫跪下时,膝盖压到殿内青砖上的北斗纹,\"俺们按郡主的法子,在稻田养鸭除虫,蚯蚓松土,现在田里的泥都比往年肥三度。\" 他捧起琉璃瓶,\"天工院的女先生说,这叫 ' 生态循环 ',比俺们祖祖辈辈施的粪肥还管用。\"

    庄亲王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策。他原以为用 \"违背天时\" 的帽子能压垮新政,却忘了林璃的改革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每个细节都扎根在泥土里。当陈墨竹展示出双季稻推广后的粮食增产对漕运、仓储、税赋的连锁效应,当卫琳琅呈上直隶百姓按满红指印的请愿书,他的弹劾声越来越弱,最终淹没在算筹与齿轮的合鸣中。

    暮色降临前,雍正帝的朱笔落在《双季稻推广诏》上,末尾特意批注:\"着令天工院绘制《耕织新图》,以女官指导农桑为卷首。\" 庄亲王看着殿外逐渐亮起的北斗纹灯笼,忽然发现那些曾被他视为妖术的显微镜、蒸汽仪,此刻在夕阳下竟与故宫的飞檐斗拱浑然一体,仿佛天生就该属于这片土地。

    散宴后,林璃在乾清宫后殿接见李氏夫妇。农妇粗糙的手掌划过玻璃展柜,忽然落泪:\"郡主,俺们庄上的闺女,现在都能看懂《栽培手册》上的洋文数字。\" 她指向李氏腰间的算筹袋,\"就连俺家妞妞,都能算出哪日该给稻子放水。\"

    林璃望着殿角悬挂的气象仪,指针正指向适宜播种的方位:\"记住,\" 她将刻有北斗纹的青铜量斗递给李氏,\"天时不是天上的死规矩,是地上的活算筹。当你们知道每片叶子的角度、每滴雨水的分量,就能算出属于自己的天时。\"

    铜漏滴在三更梆子声里碎成细雪。林璃将油灯拨得更亮,显微镜的黄铜支架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新制的切片上,双季稻的细胞核像颗被剖开的星辰,北斗纹状的染色体正随着载玻片的晃动微微游移 —— 这是她暗中用绿萝卫的盐晶标记技术做的防伪试验。绿萝卫特调的显影剂渗入细胞壁时,竟在镜下折射出诡异的孔雀蓝,让她想起三年前江南水患,浮尸满江时翻涌的靛青色泡沫。

    木门突然被撞开,苏锦踉跄着扶住门框,玄色劲装沾满夜露。密报在她掌心攥出褶皱,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急切:\"郡主,庄亲王的长史刚刚接触沙俄使团,携带的密信里提到 ' 借天时之乱 '。\"

    林璃的指尖重重压在载玻片上,冰凉的玻璃几乎要刺破皮肤。窗外突然掠过一群夜枭,翅膀拍打声惊得气象气球的绳索嗡嗡作响。直隶方向的夜空里,二十七个气象气球组成的北斗图案正在风中扭曲,宛如即将溃散的星图。她忽然冷笑出声,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刃:\"果然,他们怕的不是稻种,是百姓学会用算筹丈量天时。\"

    砚台里的宿墨泛起涟漪,她提笔在密报背面疾书,朱砂笔尖将 \"天时\" 二字重重圈住:\"通知陈墨竹,在每个推广庄子设立气象哨,务必将观星台的浑天仪拆解运至田间。再让卫琳琅准备十万石应急粮 ——\" 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像滴落在雪地里的血,\"有些人,怕是等不及看双季稻丰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