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66章 金融创新

第166章 金融创新(2/2)

秋收后以粮食抵息;后者支持商人采购机器拓展商路,按盈利比例分期偿还。为确保风险可控,她让绿萝卫绘制了全国商户信用图,每张图上都密密麻麻标注着不同颜色的点。红色代表高风险,黄色代表需谨慎评估,绿色代表可优先放贷,每个贷款者的商铺规模、过往信誉都清晰可见。

    盛夏时节,黄河堤坝的工地上,新制的水泥搅拌机正在轰鸣。这些从西洋购入的机器,正是用皇家银行的商贷资金购买。监工的工部官员指着账本向林璃汇报:"用贷款修堤,比传统夯土法快三成,费用却省了两成。更妙的是,百姓用存银所得的利息,正好买了我们生产的青砖,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市面。"

    最让林璃欣慰的,是民间金融意识的觉醒。中秋前夜,她微服走访城南钱庄,竟听见账房先生在教学徒计算复利:"皇家银行的利滚利算法,是郡主从西洋带来的,你们看这公式 ——" 说着在账本上写下 "本金 ×(1 + 月息)^ 月份","明年咱们钱庄也要学,不然抢不过官府的银行。"

    然而改革从非坦途。初冬的军机处会议上,户部尚书鄂尔泰捧着盈尺的账册发难:"郡主,皇家银行的存银已达百万两,若遇大荒之年,百姓齐来兑银,朝廷如何应对?" 林璃却展开一幅《金融调控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地存银量、贷款流向和储备金比例:"尚书大人请看,我们预留了三成存银作为储备,余下的七成,五成贷给能生利的实业,两成购买粮食充实官仓。大荒之年,百姓既可兑银,亦可凭存折领粮,两不误。"

    除夕前夜,皇家银行的地下金库内,林璃看着新铸成的 "乾隆通宝" 银元,忽然想起汪明远临刑前的话。银元上的北斗纹与 "金融创新" 四字相互辉映,这是她特意设计的防伪标志。"苏锦," 她将一枚银元放在掌心,"通知绿萝卫,密切监视钱庄与洋商的勾结,别让他们用银价波动扰乱市面。"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前门大街的皇家银行亮起了七彩琉璃灯,那是用存银利息购置的西洋灯具。一位鬓角斑白的老妇人攥着存折,对柜员说:"给我孙子存五两银,等他开蒙时,利息足够买套《四库全书》。" 柜员接过存折,在 "教育贷" 一栏画下绿勾 —— 这是林璃新推出的专项贷款,专门支持寒门子弟读书。

    这场金融创新的浪潮,如同春风拂过冰封的江面,渐渐融化了百姓对新事物的疑虑。当卫琳琅在扬州试行 "海上商贷",用存银支持商船队远航南洋时,林璃正在养心殿向雍正帝展示最新的金融报表。"陛下," 她指着绢帛上的曲线,"存银量与商贷量呈正比增长,民间资金盘活了,国库反而更充盈。"

    雍正帝看着报表上的 "女子学堂扩建专项存款",忽然想起去年冬至的密旨:"朕准你从存银利息中提取一成,专门资助女子留学西洋。" 帝王的朱笔在 "金融创新" 四字上画了圈,"宁嘉,你这盘棋,朕看懂了 —— 让百姓的钱生钱,让国家的利滚利,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元宵佳节,林璃站在银行顶楼,看着京城灯火通明的夜市。商铺前的招幌在夜风中摇曳,其中不乏挂着 "皇家银行指定信贷商户" 的匾额。她摸着栏杆上新雕的算筹纹,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算盘声 —— 那是柜员在计算当日的存贷利息,噼啪声与远处的鞭炮声交织,竟成了这个时代最独特的乐章。

    远处,绿萝卫的快马穿过棋盘般的街巷,送来泉州港的密报:倭寇的三桅船正在公海游弋,船上载着的,是用私盐换来的西班牙银元。林璃望着东南方的夜空,忽然轻笑 —— 她早就在皇家银行的海外贸易账目中设下伏笔,那些贷给闽商的银钱,此刻正化作铁甲舰的龙骨,在福州船厂的船坞里悄然成型。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