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璃光倾国:清宫科技女皇传 > 第165章 勾结罪证

第165章 勾结罪证(2/2)

    最让林璃在意的,是从汪家账房搜出的海外贸易密档。那些用隐语写成的记录,详细记载了与荷兰、西班牙商人的火器交易,其中提到的 "雪月计划"—— 用日本倭寇牵制东南沿海,为八爷党余孽争取喘息时间 —— 让她在舆图前站了整整一夜。

    "苏锦,调绿萝卫精锐前往泉州。" 林璃的指尖按在泉州港的标记上,那里密密麻麻标着倭寇的十二处据点,"尤其注意汪家残留的商船,他们可能用盐舱夹藏火器。" 她忽然想起冬至那日在长江看见的三桅船,船头的八重樱纹在记忆中格外刺眼,"告诉卫琳琅,东南盐场的巡防要结合火器布防图,别让倭寇钻了空子。"

    三个月后,当卫琳琅在扬州召开盐商大会时,曾经不可一世的盐商们盯着桌面上的北斗纹股份证书,指尖抚过烫金的 "官督商办" 四字,仿佛在触摸一场噩梦。曾经属于汪家的听涛阁,如今成了江南盐政衙门,门前的石狮被换上了刻着算筹纹的新石雕 —— 那是林璃特意让人凿刻的,寓意 "算无遗策"。

    这场雷霆行动的余波如惊涛骇浪,自江南一路奔涌至天子脚下的京城。三更天的梆子声惊破死寂,徐府朱门轰然洞开,二十余名大理寺衙役举着火把蜂拥而入,在密室暗格里翻出檀木匣时,年迈的徐元梦正颤巍巍擦拭着祖宗画像前的青铜香炉。火光照亮匣中泛黄的宣纸,"共图大业" 四字在朱砂印泥的映衬下狰狞如血,更触目惊心的是那方盖着八爷党密印的委任状,边角还沾着西北荒漠的细沙。

    "徐大人,你可知这些信件," 三日后的诏狱内,林璃的绣鞋碾过满地稻草,手中信笺被烛火映得透亮,"每一封都沾着西北将士的血?" 她望着徐元梦如雪的鬓发,恍惚回到初入都察院那日 —— 彼时这位三朝老臣曾以笏板叩地,怒斥 "牝鸡司晨" 的谏言犹在耳畔。此刻老臣却瘫坐在铁栅栏前,浑浊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滑落:"老臣... 老臣猪油蒙了心..."

    秋末的紫禁城,银杏叶如金箔般铺满宫道。林璃站在养心殿外,听着太监们搬运充公账本的木轮车吱呀作响。殿内突然传来雍正帝掷笔的脆响:"着令将汪家资产的三成,用于扩建女子学堂。" 她悄悄摸了摸袖中那份墨迹未干的《女学章程》修订稿,恍惚看见江南女子书院里,素衣少女们捧着书卷的笑颜。风卷落叶掠过丹陛,带走了诏狱深处的呜咽。

    冬至那日,密报乘着八百里加急快马从泉州送来。林璃展开泛黄的宣纸,绿萝卫暗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三百箱火绳枪,枪托上的樱花纹与倭寇军旗如出一辙 —— 这已不是简单的私盐案。她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汪明远临刑前的嘶吼突然在耳畔炸响:"你以为打倒我们,八爷党就完了?"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密报上 "雪月计划" 四字,窗外的雪光突然刺得她眼眶生疼。

    长江码头的寒风裹挟着咸腥,新造的运盐船正在举行下水仪式。船头北斗纹军旗猎猎作响,与船尾新漆的 "海晏河清" 四字相互辉映。林璃立在甲板上,看着水手们将最后一箱火绳枪沉入江底。远处江面雾气蒸腾,她知道这场关于权力与改革的战争,不过是掀开了冰山一角。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