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番努力,那改良后的弹药终于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也摆在了他们面前——连发装置的构造。尽管他们按照之前的思路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可这连发装置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到突破的路径。
“林姑娘,这连发装置的构造,依照咱们之前的思路,总是无法实现流畅运作,究竟是何处出了差错呢?”胤祥紧皱着眉头,手中反复摆弄着一支改装过的燧发枪,似乎想要从这冰冷的金属中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林璃的眉头紧紧皱起,她的脸色显得异常凝重。她轻轻地点击着智能手环,随着她的操作,一个虚拟屏幕在她面前缓缓展开。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枪械设计图,线条交错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林璃的目光在这些设计图之间来回游移,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她的手指不时地在屏幕上滑动,放大或缩小某些细节部分,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线条和标注。
过了一会儿,林璃终于开口说道:“十三爷,我们对传统火器的改造已经遇到了瓶颈。”她的声音有些低沉,透露出一丝无奈。
十三爷沉默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林璃的看法。
林璃接着说:“我认为,我们或许应该把目光投向西方。那里的火器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几天后,林璃通过索额图的关系,成功地与在钦天监任职的传教士南怀仁取得了联系。
南怀仁身穿一袭黑色长袍,头戴一顶三角帽,他的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显得十分精神。他的眼眸中透露出睿智和好奇,仿佛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在璃光院的会客厅里,南怀仁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四周摆放的各种火器和稀奇古怪的试验器具。他的目光在这些物品上停留,不时露出惊讶的表情,显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新奇。
“林姑娘,听闻您对西洋火器颇感兴趣?” 南怀仁操着一口略带口音的官话,率先打破沉默。
林璃微微颔首,眼中满是真诚:“正是,神父。如今大清面临诸多内忧外患,提升军事力量刻不容缓。我们在火器研发上遭遇难题,希望能从西方先进技术中寻得启发。” 说着,她命人取来一支改良后的燧发枪,递给南怀仁,“这是我们目前的成果,但连发装置始终无法完善。”
南怀仁接过燧发枪,仔细端详,不时用手触摸枪身,感受其构造与工艺:“嗯,此枪在现有基础上已有很大改进,不过要实现连发,需从枪械的击发机制与弹药装填方式着手。” 他从随身携带的皮箱中取出几本装订精美的书籍,封面上印着拉丁文,“这是西洋最新的火器研究资料,或许对你们有所帮助。”
林璃接过书籍,眼中闪过惊喜,智能手环瞬间启动扫描功能,将书中内容快速录入并翻译。随着文字在视网膜上滚动,她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神父,太感谢您了!这里面关于杠杆式和曲柄式连发机制的阐述,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路。”
南怀仁微笑着点头:“林姑娘聪慧过人,想必定能从中汲取精华。另外,我在西洋还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对火器制造也颇有研究。若姑娘需要,我可写信与他们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南怀仁的牵线搭桥下,林璃与远在欧洲的几位火器专家建立了联系。通过书信往来,她详细了解了西方最新的火器技术,包括新型膛线设计、定装弹药的优化以及更高效的击发装置。每收到一封回信,她与胤祥便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试验中。
与此同时,南怀仁还亲自参与到璃光院的研发工作中。他凭借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对林璃他们之前的设计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在一次试验中,南怀仁看着林璃为了调整弹药装填角度而忙得满头大汗,不禁笑道:“林姑娘,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枪身侧面设置一个弹仓,利用弹簧的力量将弹药依次推送至击发位置,如此可简化装填流程,提高射速。”
林璃眼睛一亮:“神父,您这主意太棒了!” 她立刻与胤祥按照南怀仁的建议,对燧发枪进行改装。经过数日的日夜赶工,一支全新的、带有侧置弹仓的燧发枪终于呈现在众人眼前。
试验场上,林璃深吸一口气,手持新枪,瞄准远处的标靶。她扣动扳机,“砰、砰、砰”,连续几声枪响,标靶上瞬间出现多个弹孔,且间隔均匀,射速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
“成功了!” 胤祥兴奋地大喊,他一把抱住林璃,又连忙松开,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林姑娘,我们做到了!”
南怀仁也在一旁鼓掌:“恭喜二位,此枪若能大量装备清军,定能极大提升战斗力。”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