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哈哈哈,大明 > 第53 章 闷闷的亲事

第53 章 闷闷的亲事(1/2)

    陕西八大怪其实一点都不怪。

    这一切都是受地理位置、陕西的环境、经济、文化等,很多很多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些习俗。

    姑娘不对外也不是姑娘们不往外嫁。

    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在诸多的年月里这里都风调雨顺,物产也很丰富,很少出现饥荒之年。

    在吃饱肚子就是人生梦想的年月里。

    留在土生土长的家乡自然是幸福的追求,再加上十里内外都是乡里乡亲的,也能互相帮衬。

    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习俗的说法。

    闷闷是喜欢卢象升的。

    直到此刻余令才真切的感受到后世班主任的说的那些是真的一点没错,只看一眼,也只需要一眼……

    “我就能看到某两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酸涩味!”

    这件事余令没去问闷闷。

    少女怀春是人之常情,这是属于闷闷小心事,是她的小秘密,她不说余令就不会问。

    余令虽然不会问闷闷,但余令会问小肥。

    小肥是个老实的孩子,他会骗人,但他不会骗余令。

    余令张嘴一问,小肥就把事情都说出来了。

    虽然断断续续,但这种事就是最有意思的八卦。

    在这一刻,余令的脑子异常敏锐,那就是神探狄仁杰。

    一个点,一句话,都能从这些蛛丝马迹里推断出有用的消息来。

    两人见面第一眼是卢象升来拜访余令那一日。

    两人熟络起来是在赵大学士的家。

    那时候小肥和闷闷去帮着赵大学士收拾杂物,打扫卫生,陪着赵大学士说话解闷。

    这地方应该就是“酸涩”的开始。

    卢象升在京城并无多少友人,余令算的上是他最熟的那一个。

    那一段时间又恰好是余令最忙的时间。

    忙着“皇权特许”!

    卢象升来找余令玩自然是寻不到人,听说可能在赵大学士家,他就带着人寻了过来。

    剩下的就是一回生,二回熟了,两人百分之一百是在那里看对了眼……

    闷闷也不是那种娇滴滴不敢见人的女孩子。

    小时候竹篓是她的轿子。

    小小的她坐在里面,余令和小肥两个人抬着他去书铺子,去京城的好多地方。

    那时候的闷闷虽然不怎么说话,但却在竹篓里见过各种各样的人。

    见过哥哥跟各种人打交道。

    去了长安之后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期,那时候虽然苦,但却格外的自由。

    带着狗,在村子里到处跑。

    等人大了,她可行动的范围也大了。

    没有马的时候骑驴,有马的时候就骑马,修缮大慈恩寺余令忙着分配任务,闷闷就在旁边瞎搅和。

    虽是瞎搅和,也是她学习的开始。

    为什么那么多学子要找名师,找一个好的学院,因为名师有本事,因为一个好学院就是一个好的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不知不觉间,闷闷自己都没发觉,她开始模仿自己哥哥余令的说话方式,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

    也是从那时候起闷闷话开始多了起来。

    老爹认为闷闷突然话多了起来是因为神佛照拂。

    这个余令没法反驳,细细一想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对,闷闷的确是自那时候起话变得多了起来的。

    等闷闷再大些,家里就管的严了,闷闷要学礼了。

    其实女孩子是自那时候开始就要为今后的嫁人做准备了。

    余令开始教闷闷一些基本的做事方式。

    余令是一个接受了儒家正统教育却又和正统格格不入的人。

    那跟着余令学习的闷闷自然也是如此。

    余令是什么样子她就是什么样子。

    闷闷走路都和别人不一样,黄渠村的百姓都说闷闷走路带着风。

    带着一股子泼辣劲。

    等蜀道三等人来家,闷闷的人生有了目标,秦良玉成了她的人生榜样,幻想着成为她那样的人。

    骑马就是那段时间学会的。

    可惜她不是练武的料,一个拉筋疼得她哇哇叫,最后索性就放弃了。

    放弃了不代表她武艺不行,吴墨阳送了她一把改良版的神臂弩。

    尺寸缩小了一半,射距也大打折扣。

    别看是个严重的阉割版,但二十步之内只要被射中,照样一个窟窿。

    师兄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了闷闷和其他女子大为不同的这个问题。

    可闷闷已经改不了,跟着余令学的那些已经成了他的行为习惯了。

    所以闷闷才会挨打。

    所以,闷闷都成大姑娘了还会被茹慈来到屋子里关起门来打。

    因为闷闷有时说笑着就把人骂了,问题是,别人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