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是学问。
地,就是自己的环境。
财,那就是钱。
侣,就是找一个好媳妇。
虽然这是道家求仙问道的四诀,卢象升觉得道理都是一通百通的,对科举也同样适用。
满足这些才会事半功倍。
在京城走了一圈,跟自己一样目的的读书人比比皆是。
去了余家的布铺,卢象升失望的叹了口气。
这个铺子早都不姓余了,铺子的掌柜成了姓张的。
问了伙计才知道。
余家在十年前就把铺子卖了,余家也正是那时候走的,也就是说自上次一别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
在铺子伙计失望的眼神中卢象升离开了。
卢象升也很失望,自己在京城为数不多的熟人竟然不在了。
自己这次还特意从南方给他带了几百匹布绢呢!
如今这……
卢象升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他决定过完年就走。
这京城的气候他有些不习惯,比南边冷太多了。
此刻的余令已经到了京城门口,正在排队进城。
临近年底进城的官员很多,携带的护卫也多。
小的队伍有七八个,大一些的二三十号人,个个都挟枪带棒。
余令的队伍更是吓人。
整整齐齐的一百人,这一百人行的还是军法,往那里一站,气势自然不一样。
再跟其他队伍护卫的对比下,更显不凡。
那几个头领模样的人一看就是杀过人的。
“排什么队啊,咱们直接插队不好么!”
面对苏怀瑾的唠叨余令颇为无奈道:
“插队不好,那得多招人记恨,你要等不及你先走,我明儿去寻你!”
苏怀瑾紧了紧衣领子:“那就再等一会!”
在大明,兵器是需要登记的。
尤其是过年官员回京这个热闹的时刻,兵器的管制还是很严格的。
其实在每个朝代都差不多,但若是有功名和身份就是另说。
宋朝朴刀算是特例。
它是农具“朴刀”改造为短兵器,人们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
于是朴刀得以成为宋朝合法武器。
其实,无论在哪个朝代,百姓是不会提着一把锋利的剑或刀到处乱跑,他们更在乎肚子能不能吃饱。
至于侠客?
余令来大明这么久也没看到侠客,邪教徒倒是遇到不少。
要说那个朝代对武器管制最严格的,非元朝莫属。
元朝的律法规定:
诸神庙仪仗,止以土木彩纸代之,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
也就是说在元朝玩弹弓都犯法。
说白了,这还是异族统治者的惧怕。
大明还好,登记就行,杂耍班子用的那些真家伙搁在元朝早都被弄死了。
在大明,官府真正严控的是火器。
因为在大明的军户制度,很多卫所有自己造军器的能力。
虽然很多匠人都跑了,但他们的手艺和脑子可没扔在卫所里。
终于轮到余令,一大排守卫立马就围了过来。
余令很守规矩,认真道:
“一百人,长枪一百支,腰刀二十把,甲胄一套,震天雷五十颗……”
随着余令的报备,城守在寒冬腊月里竟然有了汗流浃背的感觉。
这是哪里来的狠人?
进京城带兵器就不说了,世道不稳,流寇较多,携带兵器和护卫属于正常。
可带震天雷的,眼前这位还真是头一个!
“大人是?”
“哦哦哦,忘了自我介绍,我是从长安府武功卫所而来,这是我身份令符,这是我的千户大印,这是圣旨……”
城卫站成一排,恭敬道:
“大人请!”
“多谢!”
“辛苦,一点茶钱给兄弟们驱寒!”
城守掂量一下,笑容更恭敬了。
这长安来的大人出手就是阔绰,沉甸甸地压手。
后面排队的人原本以为余令这百十人需要等好一会,没想到速度会这么快。
不用想这定是花了钱的。
城门口的另一边,曹变蛟,小捡等人已经在等待着。
当看到肖五骑着马打着旗出现在城门口的那一刻......
不好的回忆立刻涌上了小捡的心头,他没算到肖五会来。
“啧啧,没我的大……”
这话对一个男人的打击太大了,太大了…
边上的许大监等人看到肖五脸色也变了。
该死的,这个浑人不是在牢房里关着么,他怎么来京城了?
一个人走到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