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25章 此乃国家栋梁

第225章 此乃国家栋梁(1/3)

    祖龙点头:“虽退位,然迟儿主政五年,我正盼其归来颐养。”

    此言一出,群臣皆喜。

    古来父子君臣如此和睦者,唯祖龙与嬴迟。

    “罗马既定,广袤土地、众多人口,需谨慎治理。”

    祖龙回神道。

    吕不韦附和:“罗马与其他征服之地无异,均为异族之地。

    据探,此等蛮人欺软怕硬,无骨气。”

    “我朝治异族之法乃‘以夷制夷’,即用异族管异族,实权仍在大秦。”

    “此法成效显着。”

    吕不韦随声附和。

    “韩相、蒙卿等人已赴西陲,料可妥善施行国策。”

    祖龙颔首,“中原只需供粮草与兵援,西境如何管理,待嬴迟得胜而归再议。”

    大秦统一后,虽未详计人口,但知其远超我族,可能是几倍之多。

    若要妥善治理此地,对大秦是一大挑战,若处理不当,西境恐成隐患。

    即便如此,祖龙仍未找到万全之策,但嬴迟的“以夷制夷”

    确是关键。

    下一步需明确如何界定与处置异族。

    此事应交由嬴迟决断。

    身为父亲,祖龙对其子充满信心。

    “罗马既灭,天下归一,当昭告四海,令秦民同庆。”

    祖龙郑重道,“诸位爱卿,速拟诏书,布告天下。”

    ……

    罗马宫阙尽归大秦。

    昔日繁华之城如今满目疮痍,街巷血迹难消,民宅倒塌严重,多次清扫也未能恢复往昔景象。

    入夜后,

    城内仍有黑甲士兵巡逻,守备森严。

    自东方起兵以来,大秦一路势如破竹,吞并多国城池,嬴迟亦获益良多。

    起初局势混乱。

    混乱在所难免。

    因此,在大秦控制的异域城池中,派驻大量精锐巡逻兵,胆敢违抗者,格杀勿论。

    这些异族虽有些文明,但与大秦相比,高下立判。

    并且,

    他们的懦弱程度甚至不如匈奴或东胡。

    可以说,

    单论战斗力,若匈奴人口与兵力达到罗马水准,必对罗马造成巨大压力。

    城池之外,

    大营之中,

    火把照亮四周。

    大战结束后,

    嬴迟调派数万守备将士,又撤去大营内得胜将士的禁酒令。

    大营内篝火点点,如同繁星点缀,烤肉香气弥漫,美酒醇香扑鼻。

    点将台上,嬴迟与众将齐聚,包括参与西境之战的功臣。

    此日,嬴迟犒劳三军。

    **点将台上,嬴迟起身,目光投向连绵篝火,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百万将士围坐成阵,环绕篝火。

    除值守者外,百万雄师尽在此处。

    远眺点将台,无数篝火隐约可见。

    如此盛事,堪称大秦历史首例。

    “大秦无畏的战士们。”

    “为大秦而战,为朕而战。”

    “诸位,你们辛苦了。”

    嬴迟开口,真气传递,声音响彻四方。

    百万军中,回荡着敬意与忠诚。

    五年来,他们从秦地出发,西征四方,攻无不克。

    嬴迟作为大秦之主,亲率大军,战士们对他的敬仰与忠诚从未动摇。

    “五载岁月,铭记于心。”

    “朕领你们出中原,北伐西进,势不可挡。”

    “有战死沙场的英烈,有因伤归乡的勇士,也有历经生死仍坚守的英雄。”

    “是朕带领你们来到此地,远离故乡五年。”

    “但战争不可避免。”

    “欲使华夏昌盛、大秦永固,须四海归一,令外族臣服。

    否则,外敌如昔日北境之患,必威胁我族安危。”

    “如今,天下一统。”

    “五年征战,成就了无敌之师,见证了浴血奋战与袍泽情深。”

    “朕将你们带至远方,却无法让所有人都重返故土。”

    “战场无情,有生有死。”

    “然,毋庸置疑。”

    嬴迟豪言震天:“诸君皆为大秦英豪,铭刻于民心,名留青史。”

    “为大秦,为炎黄。”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众将振奋,齐声高呼。

    “天下一统,皆赖诸君之力。”

    “为国捐躯者,朕必厚恤;其家属亦当善待。”

    “负伤致残者,大秦定保其终生,予应有之荣耀。”

    “国之栋梁,当享殊荣,封爵赐禄,福泽子孙。”

    “凯旋归来,朕将在骊山建陵,铭刻功勋。”

    “为国捐躯者,魂归此处,英名永载碑石。”

    “千古英灵,受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