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真触及其他世界?”
嬴迟此言震惊群臣,仅少数神色如常。
嬴迟在秦王宫立下的誓言再次回荡在众人耳边——研习武道、追求长生、与仙灵同行。
“武帝非同凡人,乃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我等身为臣子,亦是天意安排。”
“追随武帝,共创盛世大秦。”
每位臣子都怀着崇敬之心。
随后,群臣再次叩首:
“臣等愿以生命追随武帝,开疆拓土。
大秦即为天下,天下即为大秦。”
“如今朕登基称帝。”
“必惠及百姓,泽被苍生。”
“第一诏,减免赋税,大秦境内田赋减半,普济万民。”
“第二,强军令,军中老弱准许退伍返乡,可任乡里事务或地方义勇,也可自谋生计,朝廷将发放退伍金作为补偿。”
“再者,全国招募适龄青年入伍,十至三十岁皆可报名参军,为国效力。”
“第三,监吏令,大秦疆域广阔,难以全面监管,特设黑冰台为隐秘监察机构,直接听命于朕,拥有先斩后奏权力。”
“若查实有贪赃枉法的污吏,核实后即刻处决,株连九族。”
嬴迟高举传国玉玺,声音震彻全场,让所有大臣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此令一出,大秦即将迎来巨变。
“武帝英明。”
嬴迟的决策无人反对,因每道诏令皆有利于国家兴盛,更能增强国力。
……
泰山封禅结束后,秦王祖龙退位,太子嬴迟继位,改元“武帝元年”
。
消息迅速传遍九州,百姓纷纷聚集在公告栏前,期待新帝的旨意。
“大人,朝廷又有新谕了吗?”
“这是大王的旨意,还是太子的命令?”
“大家都来了,大人就快宣读吧。”
“对呀,大秦何时重新招兵呢?”
自天下统一以来,朝廷停止征召新兵。
我们这些年轻人正渴望加入军队,报效祖国。”
各地城镇聚集了众多百姓,静静等候官员宣读圣旨。
“肃静!”
看到如此多民众聚集,几乎半个城池的人都到场了,官员高声喝止:“近日,大王在泰山祭祀苍天,宣布灭国统一天下,奠定万代基业。
大王功勋卓着,超越历代君王,堪称千古一帝。
祭天后,他将‘王’的称号改为‘皇帝’,尊号为‘秦始皇’。”
各地官员开始宣告朝廷决议:“拟将王爵升格为帝位?”
“确有此事。
当今大王统一寰宇,使大秦步入永续安宁,战乱绝迹。
此等伟业,千载难逢,无人能及。
仅凭‘王’之称号,已不足以体现大王的威严,唯有‘皇帝’之称,方能与其功勋相称。”
“秦始皇帝,身为大秦臣民,我们深感荣耀。”
得知此讯,四方百姓无不心潮澎湃,既敬畏又钦佩,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大秦今日之盛,冠绝古今。
“泰山封禅之时,始皇帝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皇位传于嬴迟殿下。”
“太子登基,改元‘大世’,号‘秦武帝’,自此废止秦王纪年,开启新纪元——秦武帝元年。”
“大秦将在武帝治理下开创盛世。”
这一意外之喜震动天下,连诸多智者也未料及。
“太子登基了?”
“近来朝政皆由太子主导,各项政策亦出自他手。
四海安宁,百业兴旺,皆因太子之功。”
“太子出身寒微,深知民间疾苦,如今登临九五,实为万民之福。”
“哈哈哈!上苍庇佑,大秦迎来贤君,百姓的福祉已至!”
短暂的震惊后,各地欢呼如潮。
对普通民众而言,皇位更替虽非其能左右,却关乎民生安稳,自然引人关注。
若非明君登基,必引发不安与忧虑。
如今嬴迟继位,令众人倍感安定与欣喜。
祖龙、嬴迟父子威名鼎盛,若有异心者妄图复辟,必将遭到众怒而受惩。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谁还会怀念旧事?复国对平民无意义,他们虽愚昧却清醒。
这一切变革皆因祖龙父子英明领导。
推行仁政,恩泽万民,使百姓紧密团结于大秦旗下。
“武帝深受敬仰,大秦必日益昌盛。”
目睹子民对嬴迟登基的欢腾,传递圣旨的官员无不豪情满怀。
身为大秦臣子,他们深感荣耀与骄傲。
国家强盛,百姓安康,理想终在大秦实现。
“武帝治国,诏书关乎天下苍生。”
“首诏减免赋税,全国赋税减半,广布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