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做什么?\"
见嬴迟孤身来到城下,守关晋军虽感疑惑,却未发箭。
\"本君,大秦武安君,嬴迟。”
嬴迟抬起头,面向城头上的晋军说道。
嬴迟之名传入晋军耳中,顿时引发一片骚动。
\"嬴迟,秦帝国储君。”
\"昔日秦帝国的太子,始皇之子。”
\"传言不虚,嬴迟确实存在,他击败了许多异族,大秦并未消亡,依然屹立。”
\"关于中原的消息无误……\"
晋军交头接耳,眼中满是对嬴迟的敬重。
\"诸位将士,你们同属炎黄子孙,多数来自中原。”
中原凋敝,毋庸多言,诸位心中自明。
异族侵扰已久,千万族人遭难,中原之地十室九空,或许亲族友人已罹此祸。
然此局面,实因守护司马氏者所致。
诸位守护的,实乃炎黄共敌。
吾领兵至此,取此城易如反掌,然念及同宗,特予一机。
开城门,弃助恶之举,吾绝不伤汝等。
大军至建康,专为司马氏及其党羽而来。
若存炎黄血脉,怀良知,即开城门。
嬴迟直言,语毕,城上晋军互视,神色复杂。
终有一将跪地呼曰:“殿下之言,末将深表认同。”
中原罹灾,族人受苦,吾等早盼北伐,奈何朝堂不容。
今得太子亲临,不然中原族人恐已尽毁于异族。
众将士齐应:“吾等同为炎黄子孙,中原百姓皆族人。
吾等出身中原,亲人多留于此,或遭异族杀害,或得太子相救。”
今日不再护此昏庸朝廷与无能官吏。
若尚存良知,随我行动,开城门,为族人谋公道,为遇难同胞伸冤。
话音落,城上晋军面露愤慨。
出身中原者,怎不知故土惨状?然皇权在上,权贵横行,无力回天。
今局势更迭,中原已变,何须再忠于令人生厌之司马氏及其官僚?
“开门!”
“恭迎太子入城!”
将领军令既下,建康城门迅速开启。
城中,数万晋军列队两侧,单膝跪地。
嬴迟入城,李青率八千猛虎军随之而进。
“恭迎皇太子!”
晋军齐呼。
虽曾效命晋国,然非本意。
今愧疚与良知使然,做出新抉择。
“甚好!”
嬴迟大笑,审视晋军,严词道:“诸君皆炎黄之英杰。”
“吾以诸君为傲,天下族人亦当自豪。”
中原之乱,异族屠戮,皆司马氏所致。
今日率众至此,只为向司马氏及其群臣讨公道。
嬴迟高声宣告。
“愿誓死追随太子!”
晋军起身齐应,主动让路,直赴晋国宫阙。
此乃天下人心声,亦是压抑久远之愤怒与怨恨之爆发。
建康城内,晋军将士列阵前行,所到之处无不俯首称臣。
晋室虽失良知与责任,然对华夏子孙而言,此乃难以忘怀之耻。
大殿之中,司马睿与众臣面露忧色。
“秦军为何止步?战况为何无人报信?”
司马睿急切质问。
不久,殿外铠甲声响,似有大军包围。
一将领带兵闯入,将百官围困。
“桓温,你意欲何为?”
司马睿怒斥。
“奉秦太子之命,为中原枉死者讨回公道。”
桓温咆哮。
“你竟敢叛逆?”
司马睿脸色苍白。
“非叛逆,只为族之大义,必要讨回公道。”
桓温语调冰冷。
殿外又有身影浮现。
嬴迟在李青等亲卫陪同下踏入晋廷。
“晋国,司马氏,诸位官员。”
“你们过得好自在。”
嬴迟步入大殿,冷冷扫视众人,嘴角微扬。
“你是何人?”
司马睿与群臣惊愕注视嬴迟。
“秦帝国,嬴迟。”
嬴迟简单回应,步入殿中,冷眼审视这班无能之辈。
“汝……汝……”
司马睿手指嬴迟,颤抖不已,大呼:“快来人!保护圣上!”
然而,晋军无论殿内还是殿外,均无反应,皆冷眼旁观。
“不必再喊。”
“没人会救你。”
“你知道我为何能轻易入城吗?”
“因为你们司马家和晋国权贵之举激怒了天下炎黄子孙。”
“百姓恨不得食汝肉、寝汝皮。”
嬴迟冷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