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语气平静而笃定。
众人屏息凝神注视着祖龙,嬴迟也不例外。
“李思。”
“自今而后,秦律须添一条:除军士、吏员及有爵者外,凡持械者皆触法,其家亦连坐,此乃金科玉律,不得违背。”
祖龙声音低沉。
“臣领命。”
李思即刻应允。
“迟儿,有何补充?”
“将兵械管理纳入律法,足以震慑四方,儿臣再无别言。”
嬴迟同样笑意洋溢地回道。
“迟儿提出之十五条策略虽一时难以全面推行,然诸位爱卿宜早做打算。”
“诸如以秦文为主,兼采他国文字,创制新体;又如度量衡、货币统一等事务,皆可预先筹备,只待时局安定,便可迅速铺开。”
“至于这些策略的具体负责人,迟儿心中可有考量?”
话音未落,满堂官员皆神色热烈。
十五条策略每一条都关系到秦帝国统一大业根基,谁能承担其中一项任务,必将流芳百世。
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无人愿意轻易错失。
“关于新字创立……”
嬴迟略作沉吟,目光落在李思身上,“此事交付廷尉处理。”
“至于货币统一,则由少府负责。”
闻言,李思与蒙毅均一震,尤其是李思,内心波澜起伏。
“多谢太子殿下信任。”
“臣必不负大王和太子所托。”
李思与蒙毅起身拱手,眉宇间尽显激昂。
“若有关于策略之事需二位有所陈奏,诸位不得推诿。”
嬴迟面向群臣说道。
“臣等明了。”
众臣齐声回应。
“今日议政至此结束。”
“退朝。”
嬴迟点头示意,未再多言。
“走吧,迟儿,出去走走?”
祖龙含笑提议。
“好。”
嬴迟点头答应。
于是父子二人前往后殿。
“臣等恭送大王。”
“恭送太子。”
群臣俯身行礼,齐声高呼。
目送祖龙父子离开,走出秦王殿。
父子二人在宫中路上并肩而行。
“迟儿。”
“没想到你还愿意启用李思。”
祖龙调侃道。
“虽我不喜他,但他才华出众,对秦帝国有赤诚之心。
我任用他仅因其为秦臣,除此之外,在我心里他并无特别地位。”
嬴迟冷静回答。
“迟儿气量难得。”
“治国安邦理当如此。”
“忠诚且有能力之人皆可任用,各展其才,这是为君根本。”
祖龙笑着说道。
“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嬴迟随声附和。
“好了。”
“没有外人时,别摆出一本正经的模样。”
祖龙无奈说道。
“是你先装腔作势的,我这不是配合你嘛?”
嬴迟苦笑回应。
“近来你的表现相当不错。”
“无论是民心还是朝堂,你都不输于我。
你提出的十五字国策更是令人钦佩。”
“迟儿,你日渐成熟。”
祖龙欣慰地说。
“全赖父亲的教诲。”
嬴迟笑着回应。
“半月前,那些残党派刺客行刺于你,你应把握此机。”
“算算时日。”
“顿弱也该归来了。”
“他不会令我失望。”
嬴迟轻声一笑。
“看来大秦无忧了。”
祖龙满意地一笑,感慨道,“终究还是惧怕你。”
“若非你强势灭国,他们也不会犹豫迟疑,妄图对你下手。”
“他们明白,我们父子两代已断绝他们复国的念想,这才孤注一掷行刺于你。”
嬴迟点头认同。
“没有你,这个世界或许仍在徘徊。”
秦始皇求长生,无能的儿子只会重蹈覆辙,致使秦朝二世而亡。
然而,如今嬴迟崛起,掌控大权,大秦绝不会倒退。
因为嬴迟,是秦朝的新起点。
他将引领大秦走向复兴,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我有预感,你提出的十五字国策一旦施行,不出两年必见成效,届时大秦稳定,朝廷便可全力改善民生,解决粮食问题。”
“大秦将迎来空前的繁荣。”
祖龙目光灼灼,充满期待。
“粮食问题,一年内我可解决,大秦再无忧虑。”
嬴迟含笑而言,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