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74章 深知其残酷

第174章 深知其残酷(1/3)

    更何况,祖龙心中同样存有怒火。

    淳于越与儒生意图以民意对抗王权,触犯秦律,此举已是大逆不道,即便将其全部清除,又有何不可?

    世人如何评判,祖龙毫不在意。

    暴君也好,仁君也罢,这些名号对他毫无意义。

    祖龙所求唯有四海安宁,永息战乱。

    见状,王绾等人不再劝阻,这也让他们再次认识到嬴迟在祖龙心中的重要地位。

    王宫之外,五万余名儒生竭力呐喊,震响整座宫殿内外。

    四周聚拢的百姓达数万人,共同见证这一场面。

    此刻,王宫城墙上,嬴迟现身。

    “淳于越,汝此举岂非冒犯王室?”

    嬴迟的声音如雷贯耳,在宫外回荡。

    此话一出,扶苏神情微变,目光带着敬意望向嬴迟。

    他明白,兄长来了。

    事情恐难善终。

    淳于越缓缓睁开双眼,站起身子,目光直视城墙上的嬴迟,神情依旧镇定。

    他早已预料今日的结果,最坏不过被秦王震怒后处死。

    淳于越对嬴迟的到来充满怨恨。

    在他看来,废除分封制和取消扶苏的太子之位,皆因嬴迟所致。

    否则,分封制或许早已实行。

    “嬴迟。”

    “我淳于越代表儒家与旧制觐见大王,汝究竟意欲何为?”

    淳于越冷言道。

    此言看似平淡,实则暗含讽刺,意指嬴迟不该到场。

    “我。”

    “大秦武安君。”

    “大秦太子。”

    “汝算何物?于大秦又有何功?”

    嬴迟直言不讳。

    此言出口,淳于越脸色骤变。

    何功可言?

    连他自己也难以说清。

    他对大秦毫无建树。

    “竟然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威名赫赫,为大秦开拓疆域,平定四方。”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此淳于越浅薄无知,有何资格质问殿下?”

    “太子殿下已示宽宏,他却仍这般放肆,实属不知死活。”

    嬴迟的话语一落,四周百姓目光灼热,低声议论。

    这些话刺入淳于越耳中,愈加尖锐。

    在大秦,战功是根本。

    无功无爵,则难立身。

    纵居高位,仍会遭人指责。

    无功不封爵,这是大秦铁律。

    “吾乃淳于越,儒家领袖,天下功臣之喉舌。

    恳请大王重振祖制,施行分封,方能安定天下。

    唯遵祖制,秦帝国方可长盛不衰。”

    “若大王执意废除祖制,拒绝分封。”

    “吾将率五千儒者守宫门,虽死无悔。”

    淳于越话音未落,身后儒者齐声高呼:“若大王不重祖制、不尊礼法、不行分封,吾等誓守宫门,绝不退缩。”

    其声震彻整个王宫。

    “汝算什么东西?”

    “不过一介少傅,无官无爵,更无寸功。”

    “有何资格代表天下功臣?”

    嬴迟依旧冷眼相对。

    “嬴迟!”

    “汝强词夺理!”

    “纵使我无功无爵,但我同样是大秦子民,为大秦千秋基业,难道不应尽忠,甚至献身?”

    淳于越近乎咆哮。

    “好。”

    “既然汝欲以命谏言,那吾亦需问,汝所谓祖制分封,究竟有何益处?”

    嬴迟目光凌厉,冷声发问。

    “祖制传承,先贤遗志,分封之制自夏朝以来便是我炎黄治国之本。”

    “若恢复分封,有功者可得封爵,甚至封侯称王。”

    “分封诸侯效忠大秦,必能治理一方,天下由此安宁。”

    “分封之利在于赏功臣、彰王恩,保天下、止纷争。”

    淳于越情绪激动地说道。

    “这就是汝的答案?”

    嬴迟带着几分嘲讽审视他……

    忽而召集儒者前来挑战,嬴迟原以为他会另寻途径,不想仍是旧调重弹。

    他召集数千儒者,意图借助民意压力,以为祖龙不会轻易行动。

    他的最后筹码便是自己的性命。

    只要饶他不死,他便永不止步。

    即便劝说不成,他冒死进谏的美名将传遍四方,儒家的影响力也将因此扩大。

    “确是如此。”

    “无论对大秦还是天下,唯有遵循祖制、施行分封,才能使天下安定。”

    淳于越抬头,目光坚毅,面对咸阳民众的注视,他正气凛然。”很好。”

    嬴迟冷笑一声:“那么,本君问你,可知商朝与周朝的结局?”

    淳于越神色微变,急切答道:“今日只论大秦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