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67章 此景令众人心潮起伏

第167章 此景令众人心潮起伏(1/3)

    扶苏、胡亥及先前对赵迟身份存疑的朝臣皆将视线投向赵迟。

    “他……是赵迟。”

    “他怎可能是公子?”

    “他怎可能是大王的儿子?”

    “这怎么可能?”

    满朝官员惊愕不已,难以置信。

    “不,这绝不可能。”

    “赵迟怎会是父王的儿子,怎会是我的兄长?”

    “这绝对不可能。”

    “他本应是外臣,怎会成了公子?”

    “他是公子,这天下还有谁能与他比肩?谁又能超越他?”

    扶苏、胡亥及其他公子均震惊不已。

    “哈哈哈!”

    “武安君的身份终于清晰。”

    “从此不必再隐瞒。”

    蒙武、王翦、桓漪齐声大笑。

    蒙毅、韩非亦笑得畅快。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你们早已知晓?”

    “武安君是长公子?”

    冯去疾、李牧以及与赵迟交好的大臣疑惑地注视着蒙毅等人。

    “正是如此。”

    “此事我们早有听闻。”

    “只是大王交代,待天下平定后,由大王亲自确认身份。”

    “或许连赵迟也是昨日才得知。”

    知情者含笑回应。

    “武安君乃嫡长公子。”

    “此为大秦盛事。”

    冯去疾、李牧等人倍感惊异。

    尤其是李牧,忆起赵迟当年劝降时的话语,仍记忆犹新:

    “我的志向在于民族统一,止息战乱,继而抵御外敌,异族才是我们炎黄真正的对手。”

    “若现今王权未能广布仁德、公平待人,总有一日,我会令天下百姓同享公正。”

    想到此处,李牧满面潮红:“好!太好了!有武安君掌政,必能让百姓平等相待,他值得我李牧竭力效忠。”

    然而。

    在满朝官员的惊愕中,不少支持赵迟的大臣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

    唯独李思,一脸难以置信,陷入深深的绝望。

    “这绝不可能……赵迟怎会是嫡长子?”

    李思面色惨白。

    他难以接受,曾经籍籍无名的平民出身者,短短数年间,从普通士兵攀升至权力顶峰,如今更被祖龙亲自指定为太子,这种巨变令他追悔莫及。

    他竟亲手推举此人登高位,还与其彻底决裂,再无回旋余地。

    若有后悔药,李思定会毫不犹豫服用。

    可惜,事已成定局。

    “你还有什么话说?”

    祖龙冷眼看着嬴傒。

    他想了解这位宗室首领、昔日反对立阿房为后的贵族,面对赵迟今日地位,还能有何言辞。

    嬴傒望向祖龙,又瞥了赵迟一眼,涩然道:“臣无话可说。”

    若是其他庶出子嗣,即便今日成了嫡长子,嬴傒或许还能以过往功劳争辩。

    但赵迟不同。

    其战功卓着,对秦帝国的贡献无人能否认。

    建立灭国之勋,奠定天下根基,击杀诸国君主,屠戮敌军统帅,击溃敌方主力,这些事迹举世皆知。

    身为宗室领袖的嬴傒,岂敢轻视赵迟?他又有什么理由反驳?

    “诸位还有何见解?”

    祖龙冷笑环顾满朝文武。

    祖龙此刻多么希望能有臣子挺身而出,借此机会树立威严,警示百官。

    然而,他忽略了赵迟的影响力。

    “臣等无话可说。”

    曾支持扶苏和胡亥的大臣们此刻面露惧色,噤若寒蝉,不敢发声。

    他们深知,无论如何辩解,都无法找到合理的借口。

    在大秦,武安君赵迟的威望仅次于祖龙。

    作为嫡长子,他凭借威望、军功及军中的崇高地位,无人能阻止他成为太子。

    此时站出来反对,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有人皆被祖龙父子的威势震慑。

    “看来我低估了迟儿的威名。”

    “灭国定鼎的功劳,足以让天下信服,更别说这些大臣。”

    看着群臣惊惧又沉默,祖龙暗自欢喜。

    他本打算用鲜血稳固赵迟的太子之位,让宗庙留下血色记忆。

    但显然,他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他未能准确估计赵迟的影响力。

    “武安君恢复王族身份,此乃喜事。”

    “武安君为储君,吾赞成。”

    蒙武率先起身高呼。

    “臣附议。”

    王翦、桓漪、李牧、屠睢等将领齐声响应。

    接着,尉缭、蒙毅、冯去疾、韩非以及与赵迟交好的官员依次出列,表达支持。

    相比扶苏和胡亥的支持者,拥护赵迟的都是手握实权之人,远胜那些无足轻重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