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47章 此事在朝堂上必将掀起波澜

第147章 此事在朝堂上必将掀起波澜(1/3)

    王翦立即表态:“武安君为储君,我定效忠到底,直至生命尽头。”

    桓漪随之附和:“武安君领军或治理国事皆能胜任,我也愿效忠。”

    显然,两人深知新皇登基旧臣更替的规律。

    祖龙掌权后,朝中多数旧臣已被清除,不被宠信或无用之人自然难逃厄运。

    新帝即位后,局势依旧如此。

    新帝必将提拔忠于自己的臣子,这也是诸多公子背后拥有支持者的原因之一。

    这不仅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更像是一种提前布局的投资。

    一旦所扶持的公子登基,这些拥趸将收获无尽的富贵与高位。

    王翦与桓漪素来秉持明哲保身的原则,从不涉足党争。

    他们深知,一旦选错立场,满门抄斩的风险便如影随形。

    然而,此时的局面不同以往,无需他们抉择或介入纷争,一切由当今圣上亲自裁定。

    接到圣旨后,他们自然遵从。

    身为秦帝国上将军与显贵,他们的忠心仅属于王权。

    君主有令,岂敢违抗?

    赵迟出身军旅,受百万将士敬仰,若他继承大统,必得全军支持,这是其他公子难以比拟的优势。

    听到二人表态后,祖龙满意一笑:“两位皆为忠良。

    迟儿为吾长子之事,知者甚少。

    今日告知二位,只为日后相认。”

    语气温和,二人随即回应:“臣明白,愿为大王与武安君赴汤蹈火。”

    蒙武附和道:“有两位上将军支持,武安君为太子已成定局。

    权贵虽有异议,百万大军岂容撼动?”

    蒙氏一族一直力挺赵迟,如今多了两股强援,蒙武自是欣喜。

    “武安君战功卓着,在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若立为太子,军中无异议,但朝堂内外的反对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

    “大王若追封武安君之母为王后,立其为太子,这些人必将群起攻之。”

    王翦语气严肃。

    “这些人的意图,我又怎会不知?”

    祖龙冷笑,“天下将定,我已无所畏惧。”

    “天下既定,大秦再无忧患,我有何惧?”

    “二十年前,我无力护佑赵迟之母;二十年后,若我依旧无法守护赵迟,便是失职。”

    “最好让他们安分守己,否则我不介意大开杀戒。

    二十年前的恩怨,我从未忘却。”

    “臣等愿以性命追随大王。”

    蒙武、王翦、桓漪齐声高呼,目光坚定不移。

    对他们而言,无论宫中谁为储君,均属寻常,因为他们无法左右。

    唯独赵迟登基,让他们心安,因其出身军旅,深知兵权重要。

    对武臣而言,赵迟执政后,大秦仍将以军武为核心。

    此乃君主决策的影响深远。

    “迟儿,道路我已为你铺好。”

    “二十年前,我无力护你母子,致使分离二十载。

    而今天下将定,不容任何人阻挠。”

    “你母子本当享受宫中天伦,却被毁坏。”

    “最好是让他们现身,旧日恩怨,今日积怨,总有一日清算。

    这大一统的大秦,就从他们开始经历血的洗礼。”

    目送蒙武等人离去,祖龙眼中的冷冽仍未消退。

    二十年来的无力感深植心底,虽解决了一些,但更多只能隐忍,表面顺从,不敢违逆。

    祖龙找不到正当理由对他们动手。

    然而。

    过去的仇怨,祖龙岂会忘怀?

    一句话:

    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祖龙静静等待那一天,将所有怨恨尽数发泄。

    ---

    离开章台宫后,蒙府内。

    “老蒙,你太过分了。”

    “这事儿你早就知道,却一直瞒着我们。”

    王翦不满地责备蒙武。

    “没错。”

    “你这样做太不讲义气了。”

    桓漪皱眉道:“武安君是长公子,要不是今日大王亲口提起,你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不告诉我们?”

    “你们怎么把账算在我身上?”

    “此事大王特意叮嘱,除非他本人开口,否则任何人不得透露,否则便是违抗王命。”

    “你以为我愿意藏着掖着吗?”

    听到两人的埋怨,蒙武忍不住回击。

    “哈哈,这家伙急了。”

    王翦笑着调侃。

    “哈哈。”

    看着蒙武一脸委屈的样子,桓漪也不禁笑了。

    “你们别取笑我了。”

    蒙武哼了一声,严肃地说:“大王告诉你们赵迟的身份,正是为了让你们提前做好准备。”

    “废话。”

    “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