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才不是力气弱呢,是孙儿们力气太大!\" 赵熙不服气地补充。
这般温馨场景让李烟言感慨万千。
高高在上的秦王,却对这两个孙子疼爱有加。
或许,祖龙心中始终怀揣对故人的遗憾,故而格外关照赵迟。
\"娘亲快瞧,我们是不是很厉害?\" 孙子得意扬扬地问。
\"当然棒极了!\" 李烟言附和,目光柔情似水。
\"烟言,今日怎携二位同来?\" 祖龙轻抚其手,眼中尽是宠溺。
李烟言闻言微愣,随即答道:\"迟儿嘱咐我送来这瓶丹药。”
祖龙接过瓷瓶,一眼便知这是类似吕不韦所服之物。
“昨日在洛阳,迟儿已觉察到仲父服用了我所赠仙丹,却仍担忧我,又送一颗予我备用。”
“迟儿心思缜密。”
祖龙凝视瓷瓶,心中感激不已。
此等能解毒疗伤、强身健体的仙丹世间罕见,赵迟竟赐他两颗。
这并非因祖龙为大王,而是赵迟始终铭记这份情谊。
不然,为何唯独给他,而不赠他人?
“迟儿言此丹存量有限,大王不可再分予旁人,且须随身携带,以防刺客重来,迟儿说他恐赶不及救援。”
李烟言笑着对祖龙道,如今知晓身份,她亦坦然。
“这小子。”
“临行还取笑寡人。”
祖龙接过瓷瓶,脸上含笑,轻斥一声。
他知赵迟是以当年燕国刺客刺杀之事调侃,那时他疏忽致险,此事也让祖龙警醒。
这般关怀令他倍感欣慰。
虽未相认,他已确信将来不会受阻。
时光飞逝,至燕国蓟城。
殿内,燕丹跪地,面露病容,群臣忧心忡忡。
燕王喜握战书,面容阴沉,质问燕丹:“燕丹,汝可知罪?”
燕丹认错却坚称无辜:“秦狼子野心,即使我国不战,亦不会停息。
刺杀祖龙,只为纾国难,使其亡后秦自乱,我方可乘机……”
可惜计划败北,因赵迟及时救下祖龙。
燕丹抬头,目光笃定:“纵失败,亦无悔。
只恨天不公,为何赵迟偏在此时插手。”
燕王怒起,抽腰带疾走,一脚踹出,又用腰带狠抽。
“废物!至今执迷!”
“汝使我国陷危局。”
“祸根,竟毁我燕基。”
“今日仍未醒,孤错识汝,不忠不孝。”
燕王暴怒,挥拳猛击。
满朝无人敢劝,皆以为燕丹咎由自取,若非其行径,燕国亦不会成秦靶。
“父王,儿臣无过。”
“若父王欲罚,罚儿臣一人便好!”
燕丹倔强直言,痛楚难忍亦不退缩。
“畜生!”
“今日仍不知悔?”
燕王坐定,怒气未消。
“儿臣过错,在于未及时告父王,然父王畏秦之心,即便儿臣言明,亦必不肯允。”
“儿臣之过,乃天不公,何偏袒祖龙。”
燕丹依旧高声。
即便处境困窘,他仍固守信念。
“放肆!”
“朕欲赐死逆子燕丹。”
燕王震怒,扬手欲惩治燕丹。
然而,上将军庆秦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息怒。
再这般争斗,太子恐难支撑。”
此刻局势危急,庆秦续道:“如今秦军压境,国难当头,当务之急是调动举国之力抗秦,否则社稷难存。”
“言之有理。”
燕王点头,面色稍缓,“秦军已发战书,武安君赵迟率大军来犯。
赵迟在晋都一役中崭露锋芒,其才智远胜蒙武、王翦。
燕国必须严加防范。”
群臣附和,燕王怒容渐消,却仍盯着地上的燕丹,目光中满是痛恨。”逆子!你至今执迷不悟,可知道你一手毁了燕国?”
燕丹昂然立起,毫不退缩:“即便齐楚袖手旁观,我燕丹亦能击溃秦军。
我必胜赵迟,更不会屈于祖龙。”
燕王咬牙,手中玉带握紧又松开。
他深知,这个自幼寄予厚望的儿子,实则狂妄无度,毫无担当。
“报!”
传令官疾步入殿,“大王,李牧起兵反叛,秦军正逼近边境!”
燕王骤然变色,惊惧难掩。
李牧威名赫赫,为赵国名将,其麾下精锐非燕国边军可敌。
李牧归顺秦廷,齐楚燕三国无不忧心忡忡。
“赴齐楚的使节,可有音讯?”
燕王环顾群臣,语气急切。
……
“大王。”
燕臣禀告,“秦廷战书已至,臣已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