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13章 魏无忌与魏王皆丧命于此

第113章 魏无忌与魏王皆丧命于此(2/3)

   说到这里,士卒略作停顿。

    这短暂的沉默让满朝文武甚至祖龙都感到疑惑不解。

    围困大梁十八日却不发动攻击,这如何算得上大胜?

    难道只是边境小胜?

    若真是如此,为何要派赵迟的亲卫专门前来报喜?

    就在众人疑惑之时,

    士卒再次诵读:“魏无忌身为魏国栋梁,手下约有四十万兵力。

    强攻之下,我军必然损失惨重,因此臣决定围而不打,另寻破敌良策。”

    “我军十万精锐挖掘沟渠,函谷大营十万精锐砍伐树木制造船只。”

    ……

    “八月十九,黄河泛滥,大梁城变成汪洋。”

    ……

    此话一出。

    祖龙瞳孔收缩,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满朝大臣也被这一奇策惊得哑口无言。

    “掘开河堤,任洪水淹没大梁?”

    “此计真的可行吗?”

    “即便魏无忌将大梁守备修筑得坚不可摧,面对天灾也是无可奈何。”

    “从这捷报来看,赵迟将军似乎已经立下大功。”

    “若是真的,大梁被淹,魏国将被我秦吞并大半,只需逐步蚕食剩下的土地,不出几个月,魏国便会完全归我所有。”

    想到这里。

    百官眼中都闪过一丝震撼。

    毫无疑问,赵迟借助黄河之力摧毁大梁的策略令人叹为观止。

    难以想象。

    “臣借河水之势,一举颠覆敌军。”

    “将近四十万魏军在洪水中溃败,大梁变成废墟。”

    “臣未损一兵一卒,便攻陷魏国都城,摧毁其根基。”

    “大梁变为水乡后,臣乘船入城,斩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和魏王。”

    “魏国大部分地区已被臣掌控。”

    “剩余的土地和城池,臣至多四个月,即可全部收服。”

    “此捷报,乃臣赵迟所呈。”

    话音落下,传令士卒也难掩激动。

    满朝听闻捷报,寂静无声。

    即便权倾天下如祖龙,此刻也难掩内心的狂喜。

    “赵迟吾儿,实乃战神,秦之战神,天下无敌。”

    “得迟儿为继,是吾之福,亦是亡妻冬儿冥冥庇佑。”

    祖龙心绪激荡,仿佛又听到了那震天的捷报声。

    他深感赵迟引黄河之水淹大梁之举,彰显了何等非凡的胆略与气概。

    短短两月,魏国根基尽毁,再无力与秦抗衡。

    魏无忌与魏王皆丧命于此。

    这般手段,这般才能,世上几人可敌?唯有祖龙之子赵迟。

    ……

    标题:祖龙封赵迟为武安君

    许久,祖龙才回过神来,眉眼间满是真挚喜悦。

    赵迟在外征战屡建奇功,令身为父亲的他无比自豪。

    众人常以为祖龙虽才智超群,却子女平庸,但赵迟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看法。

    他是大秦最杰出的统帅,所向披靡。

    “妙哉!妙哉!妙哉!”

    祖龙连声赞叹,难掩兴奋之情。

    “赵迟,不愧是我之良将,这般大捷,谁能相比?”

    满朝文武见状纷纷祝贺:“有赵迟上将,我大秦定能统一天下。”

    赵迟的捷报震惊众人。

    以黄河之水覆魏都,击杀魏无忌与魏王,如此战绩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有人感慨,幸亏赵迟为秦将,否则将是秦之劲敌。

    每战必胜,赵迟堪称大秦不败将军。

    “启禀大王。”

    “赵迟上将军再度取胜,为大秦立下赫赫功勋,理应重赏晋职。”

    蒙毅闻言立刻出列附议:“臣附议。”

    韩非亦表示赞同。

    随后,王绾、冯劫等满朝文武相继起身同声附议:“臣附议。”

    “诸位所言极是。”

    祖龙点头,“赵迟之功,堪称安定国家之功。”

    “若不厚赏,寡人何以驾驭大秦?”

    祖龙大笑言道。

    赵迟的胜利不仅为他争取更多权力创造了机会,也是展现实力的绝佳时刻。

    此战之功,祖龙决定广为宣传,让百姓皆知赵迟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巩固其威名。

    “拟旨。”

    “赵迟灭魏,再立安定邦国之功。”

    “现升赵迟两级爵位至关内侯,授予其统领赵、魏、韩三地军务之权,上述地区所有军务均由赵迟全权处理,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赐黄金万两、布帛万匹,另赐宅邸一座,奴仆数千。”

    “此外。”

    “特赐‘武安君’封号。”

    祖龙庄重宣读完毕,朝堂顿时议论纷纷。

    即便众人早料到赏赐丰厚,但如此重奖仍令他们惊叹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