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
祖龙回应,“一统天下后,你的权势无可匹敌。
到时,你将开创一个新时代,无人可挡。”
“当然,你也需顾及赵迟的感受,他对你的怨恨很深。”
夏无且提醒道。
“我明白。”
祖龙点头同意。
“一统天下、认亲、迁坟。”
“我明白了。”
祖龙重重点头,目光重新明亮。
此刻,他终于找到前行的方向,之前的迷茫逐渐消散。
夏无且与蒙武对视一眼,均舒了口气。
至少,祖龙不再有轻生之意。
提及赵迟及其子女,还有冬儿对祖龙的期望,这一切成为两人相认的契机。
自此,祖龙坚定了活下去的决心。
未来的路,只能一步步前行。
“你们先退下。”
祖龙说道,“寡人想单独陪伴冬儿。”
蒙武和辛胜对视片刻,有些犹豫。
“寡人不会再轻生。
是冬儿让我感受到为人父的责任,给予我希望。
若我现在离去,赵迟怎么办?我们还未相认。”
祖龙声音低沉,却已无绝望之意。
“走吧。”
夏无且示意蒙武和辛胜先行下山,他知道祖龙的情绪已稳定。
“是。”
二人行礼后随夏无且离开。
山腰处。
“老夏,你刚才对大王说的话,属实吗?”
蒙武问。
“属实。”
夏无且苦笑:“若不说,只会断了他的希望。
阿房在大王心中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今日迁坟并公开赵迟身份,定会引发诸多麻烦。
不仅名不正言不顺,各方势力也不会坐视不理。
各国尚未全灭,秦帝国根基稍有动摇,其他国家便会趁机而入。”
“况且,赵迟对父亲的怨恨,你也清楚。”
“若让他知道大王是其父,恐生嫌隙。
即便大王解释,赵迟性情刚烈,怎会容忍当年迫害其母之人逍遥法外?”
“总而言之,我能做的,是拖延时间,让大王放下轻生念头,也让赵迟积累更多权力与威望。”
“大王难道不明白我的用心?”
夏无且问。
“明白。”
“大王已决定,在与赵迟相认后立他为储君,承袭大秦。
蒙武目光闪烁。”
“不错。”
“然要达成此目标,需大王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
届时民心归附,礼法亦无法约束。”
“自古至今,谁能有这样的成就?大王必将流芳百世。”
“这般人物,何须拘泥常规?再说,待秦帝国统一,赵迟若能建功立业,权力自会壮大。
掌握军权后,谁敢违抗?”
“综上所述,我今日所言皆为安定大王之心,不忘根本,不负黎民。
也为赵迟谋得更佳局势,万一大王有何变故,赵迟身份存疑,如何与其他公子抗衡?”
“也是为了给他更多时间积蓄力量,使其地位稳固无人可撼。”
“唯有大王与赵迟在,方能破除猜忌,重开新局。”
“一切皆为赵迟。”
“阿房虽已离去,但赵迟是我生命的全部。”
“天地广阔,无人可伤他丝毫。”
“大王既定其地位,便无人能夺。”
夏无且语气坚定。
“蒙家始终与赵迟同进退。”
蒙武立刻表明态度,神情亦十分决然。
“长公子才智出众,年少时即任我大秦上将军,若他成为储君,必能使大秦再度兴盛。
辛胜愿全力辅佐长公子。”
此时,辛胜也发声了,目光极为笃定。
夏无且与蒙武闻言,皆看向辛胜。
尽管辛胜的爵位和职位远逊于统率十万大军的将领,但他统领着王宫中的五万禁卫军,肩负守护君王重任。
一旦他选择支持赵迟,在未来咸阳城及王宫内的任何变故中,他都能迅速派兵干预,这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助力。
“辛胜将军,您是否确决心助迟儿?”
夏无且凝视着他,语气平和却庄重。
“大王心意我已明了,他对冬儿姑娘情深义重,可以确定,大王必将追封冬儿姑娘为王后,他们的孩子自然为嫡子。”
“我效忠王权,效忠大王,自然也会效忠这位名正言顺的嫡子。”
“此外。”
“我在王宫统领禁卫军多年,见过大王众多子女。
公子扶苏虽温良有礼,深受大王宠爱,但过于仁慈,不适合作为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