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卒在贾诩手里的作用确实比较大,很多地方都被贾诩安插了眼线。
牛辅整编何进余部时,就已经有几个潜入了牛辅军中。
崔烈等重要官员身边,也有一些冥卒应募成了护卫。
这几天雒阳纷乱,雒阳城内的治安部队全都没了,难免有流氓暴徒趁乱作案。
天子驾崩,官员们又必须往来奔走,因此不少官员都在招保镖。
冥卒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只要有官员招募护卫,基本都能聘上。
新任护卫虽然很难接触什么私密情报,但盯着人是没问题的,这几天官员们无论去哪儿都会多带护卫。
对于贾诩而言,只要知道了人的动向,这些人要做什么就很容易判断出来,毕竟这年头又没个即时通讯,要命的重要事务大多都得当面和人交流。
“……午间,永乐宫发现史侯薨毙,下午太后先召了崔烈,又召了董承……随后董承便在串联百官……”
此时贾诩正谈及刘辩之死——贾诩觉得百官很可能会借机坑刘备。
这事很容易判断出来,毕竟两人昨天就已经想到袁绍可能会害死刘辩。
“史侯本不至被害,此事乃袁绍之大逆……董承为争权,必借此使主君与董仲颖相杀。”
贾诩建议道:“主君不妨等欲与主君为敌之人先跳出来,加以袁绍逆党之罪,大索京中。既除去勾结袁绍之人,又借机拔除无用之臣,威慑骑墙之人……让雒阳彻底安靖。”
刘辩原本确实不至于被害的,贾诩散布身世流言使刘辩无法争位,这其实没有害刘辩的意思,既是为了确保刘协的储位,也能使刘辩不受人惦记。
但贾诩也没想到,为了使雒阳生乱,袁绍最终还是把刘辩害死了。
“是得清洗雒阳了……史侯无辜被害,雒阳却全都在谋私利,竟无一人为史侯发声。”
刘备叹道:“只是,此事得看董卓如何打算,难保他没有点别的想法……”
“董卓未必愿意与主君为敌,只要能分说利害,定能说服董卓与主君联手。”
贾诩摇了摇头:“董卓难道愿意被董承利用吗?他们又不是血亲,且董卓在京中助力甚少……主君甚至不需要自己清洗雒阳……”
刘备愣了愣,随后点头:“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清理雒阳……文和可是觉得我表现得太和善了些?”
其实刘备在雒阳表现得也不算太和善,但确实没搞什么血腥镇压,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少了点威慑力。
毕竟有些人只有在直面铁与血时才会畏惧,尤其是那些短视之人。
刘备来洛阳,最初原本是为了救乐隐,既然乐隐没能救到,那就必须护住乐隐用命保下的刘协——这是刘备的基本目标。
这不是为了什么挟天子……
纯粹就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师兄该做的事。
既然刘协念着乐隐,念着乐隐的情分,那刘备就一定会向刘协伸手,仅此而已。
除此之外,刘备是不想杀太多人的。
刘备想维护大汉的秩序和尊严,不愿在雒阳掀起腥风血雨,因为维护朝廷的体面同样是在维护自己。
刘备手里有辅立新君的名分,这是大汉朝廷的权柄,朝廷越体面,刘备就越体面——同时,这也可以被旁观者视为刘备的收益……
但在刘备看来,这不是收益,而是老师留下的遗泽。
这是乐隐的血。
乐隐舍命护了刘协,对刘备而言,大汉必须体面,老师用命维护的刘协也必须体面。
要不然,老师岂不是白死了?
如果可以,刘备确实想和平解决雒阳的纷争。
但或许就是因为自己没血腥镇压,没搞大清洗……以至于总有人觉得自己很好拿捏?
贾诩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主君心存仁恕,此本心难得,又要教导幼主,还是和善些好。恶戾之事,让董仲颖去做吧……”
“文和之意我明白了……我去寻董仲颖。”
刘备这次没让贾诩做使者,这活儿得自己去谈才有诚意。
……
“仲颖兄,史侯薨了……这么大的事,你居然不告诉我?”
见了董卓,刘备反客为主的挥手示意董卓的护卫离开营帐。
“啊?文和昨日前来相告,我还以为玄德早就知道有人要对史侯下手呢……玄德竟不知吗?”
董卓看了看刘备,这倒不是作伪,董卓是真以为刘备早就知道。
“我只是猜到了有这个可能,才让文和提醒仲颖……史侯何时薨的?你没派兵保护?”
刘备和董卓单独交谈的时候都是很耿直的,与白天当众低语时可不一样。
“我派了重兵保护。但史侯死于蜡丸之毒,应是前日便服了毒,今早才发作,这谁能想到啊……”
董卓摇头叹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