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276章 立场

第276章 立场(2/2)

等有威慑力的宦官已经没了,她也想强行把这事栽给袁绍,但她不知道怎么栽……因为擅长办这种事的人都死了。

    太后只好招来唯一还能用的董承。

    “太后何不召集百官,把此事落到刘备头上?”

    董承看来是有另外的想法。

    “刘备不在京中啊,百官皆知刘备送储君去北邙祭祖了,此事如何能落到刘备头上?”

    太后表示不理解。

    “刘备在哪儿不重要……姑母,百官并不在乎真相,他们只在乎如何争权。”

    董承解释道:“如今雒阳局势已经勉强平定,储君登基已成定局,若是刘备辅政,百官很难争到利益……姑母您也难以抑制刘备。与其放任刘备坐大为梁冀、窦武,不如趁早让刘备无法做辅政之臣……”

    董承认为,只有让刘备背负恶名,才能抑制刘备把控刘协。

    且不论史侯是皇子,即便刘辩是个普通人,把谋杀的罪名扔到刘备头上,只要百官都这么说,也能使刘备无法再做辅政大臣。

    至于刘备是怎么飞进雒阳谋害刘辩的……这不重要。

    天下人信不信,也不重要。

    只要太后愿意分权给百官,官员们自然会设法把事办好,毕竟栽赃陷害是当官的基本素养。

    董承建议太后,召见名臣,约定分权给百官,使百官一起攻讦刘备,使刘备无法得到少师或其它辅政之位。

    待储君登基,太后自己临朝摄政,这是最好的选择。

    董卓现在是同族,即便刘备不满,也有董卓可以制约。

    再说,刘备姓刘,谁知道他没有篡位的念头,光武帝小宗替大宗的先例摆在那儿,谁知道刘备会不会模仿一二呢。

    ——无论是崔烈还是董承,都不是为了真相,都是为了立场。

    于是,太后陷入了纠结。

    她知道董承说得没错,这对她而言确实是最有利的,但她又不确定嫁祸刘备的事是否能成。

    而且……太后知道,即便能成,自己也很可能受反制。

    因为之前关在暴室的那些宫人,必然在刘备手里——杀何皇后的事儿还没结呢,刘备手里拿着把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