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为华夏打江山 > 第219章 双抢

第219章 双抢(1/2)

    锦城平原,七月流火。

    金黄的稻浪在烈日下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夏淮安站在田埂上,卷起的裤腿沾满泥浆,草帽下的脸庞被晒得通红。他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深吸一口气,转头对身后的华夏高层们喊道:

    “同志们,早稻快要熟了,双抢要开始了!”

    夏淮安的声音洪亮如钟,在晨风中回荡。

    “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这是夏家庄推行“一年两熟”后最繁忙的时节,也是关乎巴州百万百姓口粮的关键战役。

    “三日后开始,除了必要任务,其他活动,一切以双抢为中心!”

    这意味着,一些并不急于完工的路段,可以暂停修整;工坊可以暂时减产;甚至学堂也可以放假几日,让年长的学子也下田帮忙。

    “所有能调动的劳力,全部投入双抢!咱们要全力进行人力调配,要全民动员!”

    很快,夏淮安和周主簿等人制定了详细的动员计划。

    学堂休课:所有华夏学堂停课十日,师生全员下田。年长学子协助收割,十岁幼童也能帮忙送水送饭。

    工坊轮班:琉璃坊、铁器厂等非紧急工坊实行“做三休一”,抽调半数劳力支援农忙。

    商户征调:锦城东市商户按规模出人,大商户每户至少五人,小商户两人,违者罚银。

    军队助耕:华夏军、治安军除必要戍卫外,全员参与抢收,骑兵战马参与驮运粮车。

    “另外,”他转向查中萍,“派快马通知巴东郡,调一万劳改营囚犯支援当地双抢。告诉他们,干满十日且无违纪者,减刑一月!”

    查中萍说道:“东家,还有一个好消息。去楚州多日的王清芷等人,也要回来了。她们还带来了不少楚州百姓,正在赶往锦城。”

    双抢的第一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锦城平原上已经人声鼎沸。

    夏淮安亲自敲响了田头的铜锣,清脆的锣声在晨雾中回荡。紧接着,上千座村庄的钟声、鼓声此起彼伏,如同战前的号角。

    “开工了!开工了!”

    田埂上,农工们扛着镰刀、推着独轮车,如潮水般涌入稻田。他们以“里”为单位,每百人一队,在田间迅速散开。镰刀挥舞,稻秆应声而倒,捆扎好的稻谷被迅速装上牛车,运往晒谷场。

    夏淮安挽起袖子,抄起一把镰刀,大步跨入田中。

    “东家,您这是……”周主簿急忙跟上。

    “干活!”夏淮安头也不回,“今天咱们都来劳动!”

    镰刀划过稻秆,发出“唰唰”的声响。夏淮安的动作不算熟练,但每一刀都干脆利落。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粗布短衫,顺着下巴滴落在泥土里。

    不远处,查中萍带着一队乡勇军士兵,同样弯着腰收割。这些平日握惯了刀枪的汉子,此刻却像最朴实的农夫一样,手脚麻利地捆扎稻穗。

    “老六,你那边慢了!”夏淮安高声喊道。

    查中萍抹了把汗,咧嘴一笑:“东家,您可别小瞧人!咱们当兵的,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

    田垄间,沈纨音领着医护队的姑娘们,挎着竹篮穿梭其中。她们为农工们递上凉茶、擦汗的布巾,偶尔蹲下身,为不小心割伤手指的农工包扎伤口。

    “沈团长,您歇会儿吧!”一名老农递上一碗凉茶。

    沈纨音摇摇头,将凉茶转递给身旁的农工:“大叔,您先喝。我们年轻,扛得住。”

    正午时分,平原上蒸腾着热浪。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铜铃声。

    “后勤队来了!”有人高喊。

    农工们直起酸痛的腰,抹去额头的汗水,望向田埂尽头——只见十几辆牛车缓缓驶来,车上堆满了圆滚滚的绿皮西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是麒麟瓜!”一个年轻农工兴奋地喊道,声音嘶哑却充满期待。

    后勤队长赵大锤跳下车,粗壮的手臂一挥:“乡亲们歇一歇!夏大人说了,双抢辛苦,特地送来麒麟瓜给大家解渴消暑!”

    他抄起一把砍刀,“咔嚓”一声劈开一个西瓜。鲜红的瓜瓤瞬间绽开,汁水四溅,清甜的香气随风飘散。

    “排队领瓜!每人一块,管够!”

    农工们欢呼着涌向牛车,却又在后勤队员的指挥下迅速排成长队。他们粗糙的手掌接过冰凉的瓜块,指尖沾着晶莹的汁水,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甜!真甜!”老农张老三眯起眼睛,瓜汁顺着花白的胡须滴落,“这瓜比井水还解渴!”

    不远处,夏淮安站在田埂上,望着这一幕。他身旁的周主簿笑道:“东家,这批麒麟瓜本打算运到东市卖高价,您这一句话,可就少赚了几万两银子。”

    夏淮安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块粗布汗巾,递给身旁一名满手泥浆的青年农工:“值得。”

    青年愣住了,手足无措地接过汗巾,结结巴巴道:“大、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