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淮安笑着与他碰杯:“老伯,咱们华夏的规矩就是——百姓过得好,才是真的好!”
正说着,社区学堂的孩子们排着队走上前,手里捧着刚摘的野花,献给每一对新人。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夏淮安面前,递上一朵蒲公英:“夏叔叔,送给你。”
夏淮安蹲下身,接过蒲公英,轻轻一吹,白色的绒球随风飘散,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婚礼一直持续到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社区的红砖房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色。夏淮安站在广场边缘,望着欢笑的百姓,心中满是欣慰。
“东家,这婚礼办得真好。” 周主簿走到他身旁,低声道,“简单却不寒酸,热闹却不铺张。”
夏淮安点点头:“是啊,这才是百姓该有的喜事。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头,让百姓们能接受新的礼节,摆脱繁文缛节的束缚。十里红妆、凤冠霞披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现在的情况。等有朝一日,咱们的日子红红火火,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咱们的儿女们,或许就能重拾起奢华的中式婚礼。”
“以后,红白喜事都尽量从简。至于婚闹、守孝三年不得劳作等劣习,要逐渐废除!”
他望向远方,轻声道:“咱们的路还长,但至少,今天这十六对新人,能踏踏实实地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了。”
夜幕降临,社区里点起了红灯笼,光影摇曳,映照着每一张笑脸。
夏淮安与周主簿悄然转身离去,背影融入了这片祥和之中。
马车上,周主簿取出记事簿,将重要的事情,逐一禀告。
油灯昏暗,夏淮安取出了头灯,为周主簿照明。
周主簿看着头灯,叹道:“不知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制作出这种没有明火的灯!有了这灯,煤矿的工人采矿就更轻松了,煤矿也能日夜开采,效率更高!”
“放心,不会太久的。”夏淮安说道。
周主簿点点头,将注意力转向手中的记事簿:“东家,京城那边传来消息,大乾东部沿海,遭到倭寇不断侵扰,苦不堪言。有十几座盐场,都糟了劫掠。前两个月食盐产量大减,如今大乾百姓食盐告急。”
夏淮安说道:“咱们两个月就开始大量开采巴贡郡的井盐!足足两万人采盐,应该有不少存货。将这些存货平价卖给周围州府的盐铁司吧,尽量让百姓们能吃到盐。”
“若还是不够,抽调人手增加盐井,安排十万盐工日夜制盐,将食盐作为税粮的一部分,献给朝廷,让朝廷的盐铁司调度,分售给天下百姓。”
周主簿担忧的说道:“朝廷贪官无数,咱们献出的税粮和盐,只怕有相当一部分都要被贪官贪墨。”
夏淮安点点头:“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咱们目前的能力,只能掌控巴州,还不足以照顾到天下百姓。希望那些贪官还能有点良心,给百姓留下一条活路。”
“至于倭寇,”夏淮安握紧拳头,目露兴奋之色:“只要咱们能腾出手,第一步就要找那些畜生算账!这一仗,我必须亲自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