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为华夏打江山 > 第170章 敕封

第170章 敕封(1/2)

    锦城巡抚衙门前的广场上,金桂飘香。百姓们挤满了青石板铺就的广场,伸长了脖子望着那座临时搭建的香案。香案上铺着明黄绸缎,两侧站着八名身着绯袍的礼部官员,他们手中执着的金瓜斧钺在秋阳下熠熠生辉。

    “圣旨到——”

    随着礼部侍郎刘大人一声长喝,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刘侍郎缓缓展开一卷明黄绢帛,绢上云纹龙蟠,盖着鲜红的玉玺。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巴州地处西南疆域,四周兵乱不宁,向为朝廷心腹之患。今有昭武都尉夏淮安,起于微末而心怀天下,练乡勇以卫桑梓,施仁政以安黎庶。更兼剿灭闯逆二十万大军,保全巴州千里山河,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兹特加封夏淮安为:

    巴州节度使, 总领巴州军政要务,辖制剑门关诸军;

    定远将军, 秩正二品,赐紫金鱼袋;

    攀花县侯, 食邑千户,世袭罔替;

    另赐:

    丹书铁券一面,可恕九死;

    玉带一围,麒麟补服一袭;

    御笔亲题‘忠勇卫国’匾额一方。

    着夏淮安即日开府建牙,统辖巴州全境。凡州内官吏任免、赋税征收、军务调度等事,皆可专断,岁末具本上奏即可。 望卿体朕苦心,安境保民,使巴州成为朝廷西南屏障。

    钦此!

    大乾景和十二年八月初九日。”

    刘侍郎念完最后一个字,将圣旨恭敬地卷起,双手奉给跪在香案前的夏淮安。阳光照在那袭崭新的麒麟补服上,金线绣成的麒麟仿佛要跃出衣面。

    “臣夏淮安,领旨谢恩!”夏淮安的声音清越有力,在广场上回荡。他接过圣旨的瞬间,城楼上突然响起震天的烟花鞭炮声,红色的纸屑如雨般飘落。

    “节度使大人千岁!”人群中突然爆发出欢呼。一个白发老农颤巍巍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青天大老爷啊!咱们巴州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更多的百姓跟着跪下,有人高喊着:“夏大人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妇女们将准备好的桂花糕抛向空中,孩童们穿梭在人群中,收集着散落的糖果。

    夏淮安站起身,举起圣旨向四方百姓示意。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洋溢着喜悦的脸庞——那些被战火摧残过的面容,那些因丰收而喜悦的面容,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面容。

    “父老乡亲们!”夏淮安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从今日起,巴州就是咱们共同的家园!我夏淮安在此立誓:必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幼者有所学,老者有所养!”

    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几乎掀翻了广场周围的彩棚。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刘大人凑到夏淮安耳边,低声道:“夏大人,樊相托下官带句话——那六百万石粮食……”

    夏淮安微微一笑,同样压低声音:“请刘大人转告樊相,夏某言出必行。首批两百万石新粮已装船,中秋后便可启程运往京城。”他顿了顿,“至于丞相大人要的琉璃镜,也已准备好了三百面。”

    刘侍郎捋须而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夏大人果然爽快!老夫回京后,定当在丞相面前多多美言。夏大人须知,这一次敕封节度使,乃是本朝多年未有之创举,若非丞相大人和御史大人郑大人二人力排众议,只怕难有今日的场面!”

    此时,一队身着崭新制服的华夏军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广场。他们钢甲上的云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腰间悬挂的改良弓弩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围观的百姓自动让出一条路,眼中满是敬畏与自豪。

    “报告节帅!”领队的军官查中萍立正行礼,“巴州全境六郡二十三县均已接到朝廷敕封文书,各县乡绅百姓俱欢欣鼓舞,正在筹备庆贺事宜!”

    夏淮安点点头,转向刘侍郎:“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在锦城多住几日?正值中秋佳节,正好尝尝我们巴州的‘月饼’。”

    刘侍郎拱手:“下官求之不得!”

    锦城夏府的后花园里,金桂飘香。夏淮安与刘侍郎对坐在石桌旁,桌上摆着一套青瓷茶具,茶香袅袅。一轮满月悬在夜空,将园中的假山池水镀上一层银辉。

    “刘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夏淮安提起茶壶,琥珀色的茶汤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这是巴山特产的云雾茶,请大人品鉴。”

    刘侍郎端起茶盏,轻嗅茶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好茶!这香气清冽中带着一丝甘甜,与京城的龙井大不相同。”

    夏淮安微微一笑:“巴山多云雾,茶树生长缓慢,故而茶叶格外醇厚。”他放下茶壶,拍了拍手,“今日中秋佳节,下官特意准备了几样月饼,请大人品尝。”

    两名侍女捧着红漆食盒款款而来。食盒打开时,一股混合着坚果与蜜糖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这是……”刘侍郎的目光被食盒中金黄色的圆饼吸引。

    “月饼。”夏淮安示意侍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