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新良缘 > 第一百九十七回板儿引种新稻种 巧儿开设女红班

第一百九十七回板儿引种新稻种 巧儿开设女红班(3/3)

,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巧儿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灵机一动,有了新点子。她身着一件淡粉色布衫,那布衫的颜色淡雅素净,如春日里初绽的桃花。

    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用一根蓝色布条束着,显得干净利落,又透着几分温婉。她暗自寻思,庄户家的女子们平日里除了操持家务,若能学些手艺,既能增加收入,又可提升自身,也算是为庄上添一份力,为自家增一分光。于是,巧儿便在庄上一处宽敞的屋子里开设了女红班,教授庄户家的女子刺绣、纺织之技艺。

    开班当日,巧儿精心准备,将各种刺绣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那一件件工具,在阳光下闪烁着质朴的光芒,仿佛也在期待着即将开启的新征程。

    她先拿起一块洁白如雪的绸缎,那绸缎质地轻柔,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光泽,仿佛一片静谧月光,散发着如梦如幻的气息。巧儿微微颔首,眼神专注而温柔,犹如一泓秋水,将丝线穿进针孔,动作娴熟而优雅,恰似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而灵动。随后,她在绸缎上绣出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

    只见那牡丹花瓣层层叠叠,色泽鲜艳夺目,红得似火,粉得如霞,花蕊细腻逼真,仿佛能闻到那阵阵芬芳,引得众人仿佛置身于万花丛中。女子们围在巧儿身边,眼睛瞪得大大的,目不转睛地看着,眼神中满是羡慕与渴望,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一个充满美好与希望的世界。巧儿一边绣,一边耐心地讲解针法和技巧:

    “姐妹们,这刺绣啊,讲究的是心细手稳,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恰到好处。这就如同做人,一步一个脚印,方能成就一番美好。大伙别急,慢慢来,俺会手把手教大伙的。咱庄上的姐妹们心灵手巧,定能学好这门手艺,往后咱也能凭借这手艺,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女红班的绣品渐渐有了模样,巧儿又不辞辛劳,将绣品拿到城里售卖。起初,城里的人对这些来自田庄的绣品并不看好,有人撇嘴道:“这乡下女子的手艺,能好到哪里去?估计也就是些粗制滥造的玩意儿,登不得大雅之堂。”那言语中满是轻蔑与不屑。可当他们看到那精美的绣工和独特的设计时,不禁纷纷称赞。

    那绣品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要跃然而出,鸟儿仿佛在振翅欲飞,鱼儿仿佛在水中嬉戏,花朵仿佛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那细腻的针法,犹如天衣无缝,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让人惊叹不已。众人竞相购买,一时间,巧儿的绣品在城里声名远扬。渐渐地,不少富家小姐也慕名前来学习,女红班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随着女红班的日益兴旺,庄户家的女子们不仅凭借这门手艺增加了收入,在庄中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往,女子们大多只在屋内操持家务,鲜少参与庄中事务的讨论,犹如深闺中的花朵,虽默默绽放,却少有人关注。

    如今,因着女红手艺,她们在庄中渐渐有了话语权,庄户之间的交流模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女红班成为了庄户家女子们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场所,她们不再局限于家长里短,还能探讨刺绣技巧、纺织心得,彼此之间的情谊也愈发深厚。

    而巧儿与板儿,夫妻二人在各自为庄上谋发展的过程中,感情愈发深厚。每当遇到困难,二人总是相互扶持,彼此鼓励,犹如两棵紧紧相依的大树,共同抵御着生活的风雨。

    板儿在田间忙碌时,巧儿会贴心地为他送去饭菜,那饭菜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深情。她会关切地询问稻苗的生长情况,眼中满是担忧与牵挂,仿佛那稻苗也是她的孩子一般。板儿则会笑着安慰她,告诉她一切都好,让她放心。

    巧儿在女红班教学遇到难题时,板儿也会耐心倾听,为她出谋划策。他会用那粗糙却温暖的手,轻轻握住巧儿的手,告诉她不要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的爱情,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如磐石,成为了庄户们口中的佳话。

    这女红班,既为田庄增加了收入,也让庄户家的女子有了一技之长,更为这田庄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庄户们看着自家女儿学得手艺,心中欢喜不已,对巧儿更是感激不尽。他们深知,巧儿的这一举动,不仅改变了女子们的命运,也为整个田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正是:

    板儿引种创新篇,稻浪翻金庆瑞年。

    巧儿设班传女艺,绣针织锦谱新弦。

    田间喜看丰收景,屋内欣闻笑语绵。

    夫妻携手谋发展,田庄兴旺乐无边。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