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一旁听了说:“此名极好。就叫贾韶晖。”林黛玉看着这对兴奋的父子,摇头轻笑,向产房中走去。此时,丫鬟婆子们正在打扫房中的血迹。阿诗玛虚弱地躺在床上,脸色发白,嘴唇都有些发紫、干裂。阿诗玛挣扎着要起来,嘴里喊道:“母亲。”林黛玉紧走几步到床前将阿诗玛扶了躺下,说:“你是我们家的大功臣。躺好,躺好。”紫鹃也跟着进来,手中端着一碗早就熬好的参汤。
林黛玉轻轻接过汤碗,那汤碗质地温润,乃是景德镇官窑所出的细瓷,触手生温。她舀起一勺参汤,这参汤色泽金黄,散发着丝丝缕缕的药香,混合着人参特有的醇厚气息,萦绕在鼻尖。只见她朱唇微启,轻轻对着勺中的参汤吹气,那气息如春风拂面,将参汤的热气缓缓驱散。而后,她微微俯身,把勺子递至阿诗玛唇边,柔声道:“好孩子,快些喝口参汤,补补身子。这一番辛苦,难为你了。”
阿诗玛微微启唇,那嘴唇干裂起皮,透着几分虚弱。她缓缓将那勺参汤咽下,眼神中满是感激与疲惫,轻声说道:“母亲……让您费心了……”声音微弱,恰似那风中残烛,摇曳欲熄,令人心疼不已。林黛玉见她如此,心中满是怜惜,又喂了阿诗玛几勺参汤,每一勺都喂得极为仔细,眼神专注地看着阿诗玛咽下。
见阿诗玛气息稍稳,面色也微微有了些血色,林黛玉这才将汤碗递给一旁候着的紫鹃。而后,她轻轻坐在床边,床榻之上铺着柔软的锦褥,绣着精致的鸳鸯戏水图案。她伸出纤细的手,轻轻握住阿诗玛的手,那手苍白无力,林黛玉轻声说道:“你安心养着,莫要多想。这孩子生得如此可爱,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日后必定是个有出息的,你便是贾府的大功臣。”阿诗玛微微点头,嘴角泛起一丝虚弱的笑意,那笑意中透着无尽的欣慰,眼中也似有泪光闪烁。
此时,产房外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贾府都淹没在这喜悦之中。贾宝玉抱着小孙儿,那小孙儿被裹在一床柔软的锦被里,只露出一张粉嘟嘟的小脸。贾宝玉满脸笑意,那笑容如同春日盛开的繁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正与贾玉澜及一众亲友谈论着孩子的未来。“这孩子将来必定不凡,咱们贾府诗书传家,他也定能承继祖宗遗风,光宗耀祖。”贾宝玉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着怀中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
贾政在一旁,身着一件藏青色的长袍,外罩黑色马褂,显得沉稳庄重。他亦是频频点头,眼中满是对家族传承的欣慰与期许,捋着胡须说道:“是啊,贾府历经数代,如今添此新丁,实乃祖宗庇佑。这孩子将来可要好好教导,不可荒废了学业。”
不多时,王熙凤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她今日身着一件大红色的绫罗裙,上面绣着五彩凤凰,栩栩如生,仿佛要振翅高飞。外罩一件石青色的刻丝背心,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走起路来,身上的配饰叮当作响。
手中端着一个精致的托盘,托盘上覆着一层红绸,揭开红绸,只见上面摆满了各种金银首饰与绸缎锦帕。那些金银首饰制作精美,有的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有的雕刻着吉祥的图案;绸缎锦帕更是色彩斑斓,质地柔软,摸上去顺滑无比。
王熙凤笑道:“哟,瞧瞧咱们这新晋的小少爷,真是生得俊!侄儿媳妇,这是我给孩子备下的见面礼,虽说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但也是我的一番心意,可莫要嫌弃。”说着,将托盘置于一旁桌上,又莲步轻移,走到床边,看着阿诗玛,关切道:“侄媳这身子可还使得?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便是,咱们贾府上下,可都盼着你快快好起来呢。你如今可是咱们贾府的大功臣,可得将养好了。”
阿诗玛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多谢伯母关怀,让伯母费心了。”王熙凤赶忙伸出手扶住她,嗔怪道:“说的这是什么话,咱们都是一家人,还这般客气作甚。侄媳只管安心调养,这孩子呀,有咱们大家伙儿照应着,定能平平安安长大,将来必定是个有大造化的。”
林黛玉在一旁看着,微微颔首,笑道:“凤姐姐说的是,阿诗玛,你便放宽心。如今孩子平安落地,你可得将自己的身子养好了,才是正理。你若是有个好歹,这孩子可怎么办呢?”阿诗玛微笑着应了,眼神中满是对众人关怀的感激,轻声说道:“有劳伯母和母亲挂心,儿媳明白。”
待王熙凤离去后,林黛玉又陪着阿诗玛说了会儿话,见她眼神渐渐迷离,面露疲惫之色,便轻声说道:“你累了,且好好歇着,我先出去了,有什么事,只管叫丫鬟便是。”阿诗玛微微点头,缓缓闭上双眼,似是在这温暖的关怀中,寻得了一丝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黛玉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出产房,将门掩好,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屋内之人。转身便瞧见贾玉澜正站在廊下,一脸关切地朝产房内张望,那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牵挂。
林黛玉走上前去,轻声说道:“放心吧,阿诗玛已睡下了,你也莫要太过忧心。女人生孩子,本就是鬼门关前走一遭,如今她和孩子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