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黛玉将书信仔细封好,又挑了一只毛色鲜亮的鸿雁,那鸿雁身姿优美,羽毛洁白如雪,唯有头顶一抹嫣红,更添几分艳丽,宛如天际的仙子下凡。她轻轻将书信系于其足上,轻抚着鸿雁的羽毛,轻声说道:“鸿雁啊鸿雁,你素有传书之名,今日我将这饱含深情的书信托付于你,你一定要将我的书信平安送到宝玉手中,让他知道我日夜思念他。路途遥远,你要小心飞行,莫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托付这信使,遥寄千里之外的宝玉,仿佛这只鸿雁就是她与宝玉之间的情感纽带,能跨越千山万水,将她的思念传递到宝玉身边。
宝玉收到书信,如获至宝,双手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展开细读。见那娟秀字迹,仿若黛玉就在眼前,睹物思人,心中对黛玉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几乎要将他淹没。他仿佛看到黛玉在窗下伏案写信的模样,那专注的神情,那微微蹙起的眉头,那因思念而略显憔悴的面容,无一不让他心疼如绞。
他将那梅花图小心地贴身收藏,仿佛能感受到黛玉的体温与深情,那梅花的香气仿佛也萦绕在他鼻尖,让他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慰藉。如此一来,心中更是增添了无尽的破敌之志,誓要早日凯旋而归,与黛玉相聚,再不分离,哪怕前方荆棘满途,他也无所畏惧。
自黛玉寄出信之后,每日更是思念宝玉,常常对着宝玉的旧物发呆。紫鹃和雪雁瞧在眼里,疼在心上,常常宽慰黛玉:“姑娘,您别太忧心了,宝二爷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平安归来的。您这样日夜忧虑,身子可怎么吃得消呢?您若身子垮了,等二爷回来,瞧见您这般模样,该得多心疼啊。”
黛玉微微摇头,轻叹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心中实在放心不下,每日里只要一闲下来,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起我们往日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却天各一方,叫我如何能不担忧。”说着,泪水又忍不住夺眶而出。
黛玉之子玉澜每日在茶楼忙完之后,便和媳妇阿诗玛一起回家看望母亲。玉澜身着一袭蓝色锦袍,头戴一顶黑色方巾,显得文雅帅气,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阿诗玛则穿着一身粉色绫罗裙,外罩一件白色坎肩,打扮得清新秀丽,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二人走进潇湘馆,阿诗玛笑着说道:“母亲,我们回来看您啦。您瞧,今日天气多好,阳光明媚的,您也该多出去走走,别总是闷在屋里。”黛玉看见儿子儿媳归来,原本忧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招呼他们坐下。
母子俩说着话,玉澜讲述着茶楼里的趣事,引得黛玉不时轻笑:“母亲,今日茶楼里来了一位老先生,穿着长衫,戴着瓜皮帽,一进来就嚷嚷着要听评书。可等说书先生开讲了,他却听得睡着了,呼噜声比说书的声音还大,逗得满屋子的客人都哈哈大笑。”
黛玉听了,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就会说这些逗我开心。”阿诗玛每日抽空做一些黛玉爱吃的小菜,今日做了一道翡翠虾仁,那虾仁晶莹剔透,宛如翡翠一般,搭配着翠绿的青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阿诗玛端着菜走进来,说道:
“母亲,您尝尝我做的菜,不知道合不合您口味。这虾仁我可是挑了又挑,就想着让您吃得开心。”
黛玉尝了一口,赞道:“嗯,味道真好,阿诗玛你真是贤惠,这菜做得很是可口。有你们在我身边,也算是给我这忧心的日子添了些慰藉。”阿诗玛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黛玉,在寄出信后的日子里,每日都盼望着能早日收到宝玉的回信,心中既期待又担忧,不知道这封信是否能顺利到达宝玉手中。她常常站在潇湘馆的门口,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盼,仿佛能看到宝玉骑着骏马,凯旋而归的身影。
数月之后的一天,黛玉正在房中看书。这日她身着一件淡粉色的家常衣裳,头发松松地挽了个髻,斜插着一支碧玉簪,显得淡雅而清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映出淡淡的光晕,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紫鹃外出回来,还没进屋,就急切地喊着:“姑娘,姑娘。”黛玉急忙放下手中的书,起身走出屋,只见紫鹃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一路小跑过来。黛玉急忙接过,双手微微颤抖着拆开一看,
只见信中写道。
吾爱颦卿妆次,见字如晤:
军中诸事,虽苦犹有乐事一二,容吾细细道来。日前,营中有一士卒,生性憨直,于演练之时,误将长枪当作扁担,欲挑水而归,引得众人哄笑不止,疲惫之意亦为之一扫。想来彼时场景,实是有趣,若卿在场,想必也会忍俊不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谈及边疆战事,目下暂处对峙之态。皆因粮草匮乏,不得不暂停对狄夷之围剿。敌军狡黠,亦知吾军困境,却也不敢贸然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