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新良缘 > 第一百七十二回 荣国府议婚展风范 两亲家详谈定良缘

第一百七十二回 荣国府议婚展风范 两亲家详谈定良缘(3/3)

那些凶煞之日,诸如岁破、月破、四离四绝等,又要考虑家族诸事顺遂,像祭祀、庆典等日子也需避开。还得挑选一个阴阳和利、五行相生的良辰吉日,如此方能保佑孩子们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阿诗玛之父点头称是,说道:“正是此理,只是小女自幼在身边长大,骤然远嫁,我希望能给她些时日适应,也让我们能精心准备嫁妆。这嫁妆乃是娘家对女儿的心意,马虎不得。”贾政思索片刻,手捋胡须,说道:“亲家所言极是,婚期不妨从长计议。只是这婚礼的仪式,乃家族传承,需遵循我贾府的规矩,如此方能彰显家族体面,亲家莫怪。”阿诗玛之父赶忙说道:“理应如此,入乡随俗,我们自当尊重贾府的规矩。只是不知这婚礼仪式,具体有哪些讲究?”

    贾政微微一笑,说道:“这婚礼仪式,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亲迎,每一步都有严格的礼数。就说这纳采,需备下大雁为礼,寓意忠贞和信义。问名,则是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以便合婚。纳吉,便是在祖庙中占卜吉凶,确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现象。纳征,又叫纳币,这彩礼可得丰厚些,以表诚意。请期,就是确定婚期,需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此谓‘龙凤帖’,再由媒人携帖前往女家。最后亲迎,新郎需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阿诗玛之父听后,连连点头,说道:“果然是大家族,这礼数周全,令人钦佩。”

    王熙凤在一旁,手持纸笔,将双方的意见详细记录下来。她身着华丽,笑容满面,适时调节气氛:“依我看呀,这婚期就定在三个月之后吧。这段时日,咱们两家人都能把诸事准备得妥妥当当,婚礼也必定办得风风光光。这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够咱们筹备周全了。”众人听了,皆觉此提议甚好,便定下了婚期。

    然而,就在众人皆觉顺利之时,贾府中却传来一阵小小的风波。原来,府中一位旁支亲戚听闻议婚之事,心中竟生出些许嫉妒之意,私下里散布了一些不利于阿诗玛的谣言,说她虽出身不凡,却性情乖张,难以相处。这谣言如同一股暗流,在府中悄然传开,使得原本和谐的气氛略显微妙。阿诗玛之父听闻后,心中难免忧虑,眉头微微皱起,面上却未显分毫。他心中暗自思忖:“这贾府果然人多嘴杂,不知这谣言会对孩子们的婚事造成何种影响。”

    贾政得知此事,雷霆大怒,他面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震动起来,大声喝道:“这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府中散布谣言,坏我贾府名声,扰了孩子们的婚事!”立刻责令严查谣言出处,并当着阿诗玛之父的面说道:“亲家莫要往心里去,这府中人口众多,难免有些不省事的人胡言乱语。我定当彻查此事,给您和阿诗玛姑娘一个交代。定要让那造谣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以正家风!”阿诗玛之父心中稍安,说道:“我自是相信贾府的家风,只是这等谣言,若不及时制止,恐对孩子们的婚事不利。还望亲家速速处理。”贾政连连点头,即刻命人去办。

    经此一番波折,众人更加谨慎。待风波稍息,阿诗玛之父让人呈上回礼。只见那套台湾茶具,造型古朴典雅,质地细腻温润,壶身雕刻着精美的海浪、贝壳等纹饰,线条流畅自然,仿佛将台湾的海洋风光浓缩其中。那茶杯小巧玲珑,杯口镶着一圈金边,更添几分华贵之气。贾政等人见了,不禁赞不绝口。贾政拿起茶壶,仔细端详,眼中满是欣赏之色,说道:“亲家这份厚礼,足见诚意,实在让我等感激。这茶具工艺精湛,别具一格,实乃稀世珍宝。”阿诗玛之父谦逊道:“些许心意,不成敬意,还望贾府诸位笑纳。这茶具乃是我台湾的特色,也希望能让贾府众人领略一番我家乡的风情。”

    随后,阿诗玛之父又与贾政等人谈起台湾与中原文化的差异。阿诗玛之父感慨道:“台湾之地,虽与中原相隔甚远,但文化同源,却也有诸多独特之处。就如这茶具,融合了海洋文化的元素,与中原的茶具风格大不相同。此次阿诗玛嫁入贾府,也希望能将台湾的一些风土人情融入贾府,让两府文化相互交融。比如我们台湾的歌仔戏,曲调优美,故事动人,日后也可在贾府中表演一番,让大家感受感受。”贾政点头称是,说道:“亲家所言极是,文化交融,方显包容之态。日后还望两府多多交流,共促家族兴盛。我贾府中也有不少文化雅事,如诗社、灯谜会等,到时也可邀请亲家一同参与。”

    议婚之事,就在这般波折与和谐中最终顺利完成。众人面上皆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仿佛已然看到贾玉澜与阿诗玛喜结连理、琴瑟和鸣的美好场景。然而,这荣国府中,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恰似那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不知在这婚期将近的日子里,又会生出些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端。

    此时,贾政有感而发,吟道:

    《议婚志喜》

    荣府议婚喜气洋,两亲详谈意悠长。

    风波小扰终消散,喜结良缘谱韵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