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将领纷纷响应,随即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兵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三路大军各司其职。负责迷惑敌人的部队每日在倭寇旧据点附近巡逻,制造出按兵不动的假象;沿海巡查的部队日夜坚守,守护着沿岸百姓的安宁;而主力部队则在向导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深入那片神秘而危险的海域。
随着深入这片海域,大军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海面上偶尔会漂浮着一些破碎的木板,像是倭寇船只留下的残骸,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此处藏有倭寇的判断。终于,在经过一番细致的搜寻后,他们发现了倭寇隐藏在一处隐秘海湾中的船队。只见倭寇战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一起,周围戒备森严,似乎也察觉到了危险临近。
一场更为激烈的决战即将爆发,贾宝玉望着那片海湾,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与必胜的信念。他深知,这一战将决定能否彻底完成圣上旨意,将倭寇斩尽杀绝……
且说林黛玉,自贾宝玉出征后,虽平日里身子柔弱,却强撑起精神,将荣国府内的大小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深知此时自己不能倒下,需守好这后方,让贾宝玉无后顾之忧。
每日清晨,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林黛玉便已起身。她在丫鬟们的侍奉下,简单梳理了如云的秀发,略施粉黛,便径直前往佛堂。那佛堂之中,静谧清幽,袅袅檀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一尊尊佛像庄严肃穆,慈悲地俯瞰着众生。
林黛玉虔诚地跪在蒲团之上,身姿轻盈却又透着坚定。她双手合十,那纤细的手指紧紧相扣,仿佛要将所有的祈愿都凝聚于此。紧闭双眸,秀眉微蹙,口中轻声念诵着经文,每一个字都从她那朱唇间缓缓吐出,仿佛带着无尽的虔诚与深情,祈求菩萨保佑贾宝玉平安无恙,早日得胜归来。那声音虽轻,却似有千钧之力,在这寂静的佛堂中回荡。
每隔三两日,她便会精心挑选家中伶俐可靠的家丁,那挑选之时,眼神中满是审视与考量,务必选出最为稳妥之人。家丁临行前,她总会千叮万嘱,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关切与焦急:“到了兵营,务必打听仔细,若有前线战报传来,不论好坏,都要速速回来告知我。”
家丁领命而去,她便在府中翘首以盼,度日如年。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仿佛是对她耐心的巨大考验。她时而在潇湘馆的庭院中徘徊,目光不时望向府门的方向;时而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片翠绿的竹林出神,可心思却全然不在这眼前的美景之上,脑海中尽是贾宝玉在前线的种种画面。
这日,又到了派家丁去兵营的日子。家丁离去后,林黛玉无心做其他事,便坐在潇湘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那片翠绿的竹林出神。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若在诉说着无尽的心事,却丝毫不能缓解她内心的焦虑。
她想起与贾宝玉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或欢笑或争吵的过往,此刻都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曾在这潇湘馆中吟诗作画,互诉衷肠;曾在园中的小径上漫步,共赏春花秋月。
如今,贾宝玉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生死未卜。 “宝玉,你在前线可要万事小心啊……”她喃喃自语,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双眼。那泪水顺着她那白皙的脸颊缓缓滑落,滴在她的衣襟之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一直等到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荣国府都染成了橙红色,仿佛给这府邸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纱幕。终于,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林黛玉心中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揪住,赶忙起身,匆匆迎了出去。
只见家丁满头大汗,汗水湿透了衣衫,神色疲惫不堪,但眼中却带着一丝兴奋。林黛玉急忙问道:“可有前线战报?快说!”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与急切。
家丁赶忙单膝跪地,说道:“回林姑娘,前线传来消息,宝将军与戚靖海将军等将领初战告捷,已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林黛玉听闻,先是一怔,那原本紧张到极致的神情瞬间凝固,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停滞。随即,泪水夺眶而出,但这一次,却是喜极而泣。她用手帕轻轻拭去泪水,嘴角微微上扬,那笑容中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欣慰,喃喃道:“太好了,宝玉……你没事就好……”
然而,喜悦之余,她心中又隐隐担忧起来。初战虽胜,但战事未平,倭寇未除,贾宝玉依旧身处险境。她深知,在这场残酷的战争结束之前,自己的心始终都无法真正放下。于是,她转身再次走向佛堂,在佛像前重新跪了下来,继续为贾宝玉虔诚祈福,愿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旧能化险为夷,平安归来……
且说袭人、晴雯、紫鹃三人,见林黛玉自宝玉出征后,每日忧思过重,形容渐瘦,心中皆是心疼不已,便时刻陪伴在侧,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日,如往常一样,她们随着林黛玉一同来到佛堂。
佛堂内静谧而祥和,檀香弥漫,那袅袅青烟仿若一条无形的丝带,在空气中蜿蜒升腾,将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