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众人款移莲步,来到沁芳亭。沁芳亭内,桌椅皆是用上好的红木制成,纹理细腻,泛着柔和的光泽。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汝窑茶具,茶具上的青色釉面温润如玉,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角落处,几盆秋菊正静静绽放,黄的似金,白的若雪,为这亭子增添了几分雅致。
丫鬟们伶俐,赶忙摆上笔墨纸砚。那宣纸质地洁白,纹理清晰,似能吸尽月光;墨锭乌黑发亮,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毛笔的笔毫选用上等羊毛,锋颖尖锐,富有弹性。
史湘云素来豪爽,又兼诗才敏捷,率先起句,只见她柳眉微扬,朱唇轻启:“秋光如水浸庭台”,声音清脆,宛如夜莺啼鸣。那神态,既有女子的娇羞,又不失豪爽之气,恰似那盛开在秋风中的菊花,别具一番韵味。
黛玉略一沉吟,明眸流转间,已有了下联,她轻轻吟道:“桂影婆娑映玉阶”。声音婉转,如同珠落玉盘,恰到好处地承接了湘云的诗句,又将眼前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众人听了,皆点头称赞,李纨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黛玉才情的赞赏,似想起了往昔诗社中那些才华竞艳的时光,心中泛起一丝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李纨思索片刻,缓缓吟道:“风摇残荷添幽意”,尽显沉稳大气之态。她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回味诗句中的意境,那眼神中透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又夹杂着对当下团聚的珍惜。贾兰恭敬地看了看李纨,接着道:“月照寒塘惹客思”,引得贾兰恭敬地看了看李纨,接着道:“月照寒塘惹客思”,引得众人夸赞其才思敏捷。贾兰说完,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角,那动作带着年轻人的羞涩。他心中暗自思忖,能在这一众长辈与姐妹面前展现才学,实是难得,但愿自己的诗句,能为这秋夜联诗添几分雅趣。
贾玉澜腼腆一笑,说道:“侄儿也想一试。”便吟道:“茶香暗送添诗韵”,史湘云赞道:“玉澜这一句,倒也贴合情境,不愧是管着茶楼的。”贾玉澜听了,脸上泛起红晕,心中满是欢喜,那红晕如同天边的晚霞,透着一丝羞涩与自豪。他想到平日里在茶楼忙碌,却也从这烟火气中寻得了几分诗意,此刻能得到姨母夸赞,自是格外高兴。
贾菲眨着大眼睛,脆生生地说道:“我也有,花影轻移动画屏”,众人皆笑赞其聪慧。贾菲得意地扬起头,双手背在身后,小脑袋微微晃动,一副小大人的模样,眼神中闪烁着灵动与俏皮,仿佛在等待着更多的夸赞。她心想,自己的诗句定是别具一格,能让大家眼前一亮。
贾海和贾安也不甘示弱,一人一句,虽稍显稚嫩,却也别有一番童趣。贾海歪着头,思索片刻后,鼓足勇气吟道:“萤光闪烁绕池台”,说完紧张地看着众人,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忐忑,等待着大家的评价。他担心自己的诗句不够好,又盼望着能得到长辈们的认可。贾安则微微皱眉,冥思苦想后,轻声吟出:“树影斑驳映小斋”,吟完后歪着头,一脸期待地看着众人,那模样可爱至极。他心中琢磨着,自己这句应景的诗,或许能为这联诗添些不一样的色彩。
此时,贾宝玉笑着看向史湘云,说道:“云妹妹,你既有这般诗才,不如再添几句,让这诗更为绝妙。”史湘云眼眸一亮,不假思索地吟道:“虫声悄语诉秋怀,叶影飘萧入画来。”众人听了,纷纷叫好,贾宝玉更是拍手称赞:“云妹妹果然才思敏捷,这两句为诗增色不少。”史湘云得意地扬了扬头,冲着贾宝玉笑道:“爱哥哥,我这可没让你失望吧!”
(袭人听了,微笑着轻轻摇头,眼中满是赞赏 )袭人:“云姑娘的诗,总是这般灵动有趣,好似将这秋夜的景致都写活了。就如这‘虫声悄语诉秋怀’,让人仿佛能听见那秋虫在草丛里低吟浅唱,倾诉着秋日的情思。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那静谧的秋夜,听着虫鸣,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如今再听姑娘的诗,往昔种种涌上心头。”
(晴雯也附和道,一边说一边兴奋地比划着 )晴雯:“是啊,听得我都入迷了。云姑娘这诗,读起来就像眼前展开了一幅鲜活的秋景图,特别是‘叶影飘萧入画来’,那树叶飘飘洒洒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这让我想起在园子里,秋天时落叶纷飞,我们姐妹们在树下嬉戏的场景,真是令人怀念。”紫鹃点头,眼神中透着温和与欣赏:“云姑娘的才情,实在令人钦佩,每一句都能让人感受到这秋夜的独特韵味,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诗就如同我们在园中的时光,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好,值得一生回味。”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才情在唇齿间流转,诗句如珠玑般滚落。苏青、苏香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满是敬佩之色。苏青忍不住赞叹道:“诸位姨母才情如此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