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松树形态各异,有的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行人遮风挡雨;有的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山石之上。怪石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如卧虎,有的似蟠龙,每一块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到达山顶,俯瞰整个姑苏城,美景尽收眼底。那姑苏城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河流如银色的丝带穿城而过,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林如海感慨道:“姑苏城历经千年繁华,养育了无数儿女,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要忘记这片土地。”那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也饱含着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一个月已过。林如海任职的总督府事务繁忙,不得不前去任上处理公务。这日清晨,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细雨如丝,纷纷扬扬地洒落,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增添一丝哀愁。那雨丝如同细密的珠帘,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这一日,林黛玉得知父亲要去总督任上,自己与宝玉也要告辞回荣国府,心中悲痛万分。她身着一件淡紫色的素锦旗袍,那旗袍的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白色花纹,如同一朵盛开的青莲,更衬得她身姿婀娜,面容憔悴。
她迈着沉重的步伐,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斤的重量,来到母亲贾敏的房中。一见到母亲,她再也忍不住,扑进母亲怀中,放声大哭:“母亲,女儿舍不得您,不想与您分开。”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浸湿了贾敏的衣衫,那哭声中充满了无尽的眷恋与不舍,仿佛要将这一个月来积攒的情感都释放出来。
贾敏亦是泪流满面,紧紧抱住黛玉,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身体,生怕一松手,女儿就会消失不见。她轻轻抚摸着黛玉的头发,那手微微颤抖,声音颤抖地说道:“我的儿,娘也舍不得你。但你如今已嫁做人妇,有自己的生活,回去后要好好照顾自己,莫让娘担心。若是受了委屈,定要告诉娘。” 贾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擦拭黛玉的泪水,那动作轻柔而缓慢,目光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仿佛要将女儿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中。
此时,宝玉正在书房与林如海话别。林如海身着一件黑色的官袍,头戴乌纱帽,神色凝重。那官袍上绣着的金线图案,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更增添了他的威严。他看着宝玉,目光中透着期许与担忧:“宝玉,黛玉自小被我与她母亲娇惯,性子又有些敏感,往后还望你能多担待,好好照顾她。她若有什么做得不对之处,你多包容些。”那目光仿佛一把锐利的剑,直穿宝玉的内心,让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宝玉眼中含泪,坚定地说道:“姑父放心,我定会照顾好林妹妹,不让她受一丝委屈。此生此世,我与林妹妹生死相依,不离不弃。若有违背誓言,天打雷劈。”宝玉双手抱拳,一脸郑重,仿佛要用这誓言将自己对黛玉的心意镌刻永恒。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执着,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仿佛在向林如海证明自己的决心。林如海微微点头,拍了拍宝玉的肩膀:“有你这话,我便放心了。你二人回去后,也要好好过日子,莫要辜负了这缘分。”那轻轻的一拍,饱含着信任与嘱托,仿佛将女儿的一生都交到了宝玉的手中。
林黛玉又拉着弟弟林承祖和弟媳贾惜春的手,泪水涟涟:“姐姐不在家里,父母就由你二人尽孝。一定要照顾好父亲母亲,莫要让他们操心。平日里多陪陪他们,莫要让他们感到孤单。”黛玉眼神中满是恳切,紧紧握着二人的手,似要将这份嘱托深深嵌入他们心中。那泪水不停地流淌,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握着的手上,仿佛是她对父母的牵挂与不舍的象征。林承祖与贾惜春眼中也满是不舍,点头说道:“姐姐放心,我们定会好好侍奉父母。姐姐姐夫回去后,也要保重身体。”他们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哽咽,仿佛也被这离别的氛围所感染。
最终,在这细雨纷飞中,宝玉与黛玉洒泪而别。他们一步三回头,望着林府的方向,直至那熟悉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一路上,黛玉泪湿罗帕,她望着车窗外的雨幕,心中满是离别的悲伤与对父母的牵挂。
雨滴不断敲打着车窗,仿佛也在为这份离别之愁伴奏,黛玉的泪水混着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脑海中不断浮现与家人相处的点滴。那曾经的欢声笑语,此刻都成了刺痛她内心的回忆。宝玉亦是神情黯然,他紧紧握着黛玉的手,试图给她一些安慰,却也无法驱散这浓浓的离愁。他望着黛玉悲伤的模样,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陪伴在她身边,感受着她的痛苦。
诗赞:
阳春归省聚天伦,转瞬分离泪满巾。
父母慈颜犹宛在,手足情意更相亲。
江南三月风光好,别梦千般苦痛真。
此去归期知未定,唯期再会叙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