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花园的老地方相见,尤二姐眼中满是不舍,轻声问道:“萧公子,此去何时归来?”萧景轩看着尤二姐,目光坚定地说:“尤姑娘放心,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我定会归来。待我归来,定不负姑娘深情。”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递到尤二姐手中,这玉佩温润剔透,雕工精细,上面刻着一朵盛开的兰花。萧景轩说:“这玉佩赠予姑娘,权当是我的信物,姑娘见此玉佩,便如同见我。”尤二姐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眼中含泪,微微点头。
萧景轩离开后,尤二姐每日都会拿出玉佩,细细端详,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尤三姐瞧出姐姐的心思,时常安慰她:“姐姐,萧公子一表人才,又对你情深意重,他定会早日归来。你且耐心等待便是。”尤二姐虽心中忧虑,但听了妹妹的话,也只能强打起精神,期待着萧景轩的归来。
在外地的萧景轩,虽忙于事务,但心中也时刻牵挂着尤二姐。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望着明月,思念尤二姐的音容笑貌。处理完手头紧要的事务后,萧景轩归心似箭,提前踏上了归程。
终于,在离开贾府十个月后,萧景轩回到了京城。他来不及回家休整,便匆匆前往贾府,希望能早日见到尤二姐。当他再次踏入贾府的花园,心中满是期待。
尤二姐得知萧景轩归来,心中欣喜若狂,赶忙来到花园与他相见。二人相见,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眼中满是重逢的喜悦与深情。萧景轩看着尤二姐,轻声说:“尤姑娘,我回来了,让你久等了。”尤二姐眼中含泪,笑着说:“萧公子能平安归来,便是最好。”
此后,萧景轩与尤二姐的感情愈发深厚。但此时,距离贾赦离世尚不足三年,依照古礼,家中有长辈去世,晚辈需守孝三年,期间不宜谈婚论娶。萧景轩与尤二姐只能继续等待。
在这等待的日子里,萧景轩时常邀请尤二姐与尤三姐到家中做客。他的家中藏书丰富,花园精致典雅。尤二姐与尤三姐来到萧府,尤二姐与萧景轩在书房中谈论诗词,互相切磋。萧景轩会拿出自己新写的诗作,让尤二姐品评,尤二姐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让萧景轩赞叹不已。尤三姐则对萧景轩家中的兵器产生了兴趣,萧景轩便让家中的武师教尤三姐一些防身的武艺。尤三姐聪慧过人,学起武艺来进步神速。
时光又缓缓流逝,终于,三年守孝期满。萧景轩赶忙请了城中有名的媒人,精心备下厚礼,有珍稀的绫罗绸缎、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还有各种山珍海味,前往尤氏处提亲。尤氏一来觉得萧景轩门第相当,萧府也是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二来也想让尤二姐有个好归宿,免受贾珍、贾琏之流骚扰,便欣然应允。
待到诸事商议妥当,萧府便择了良辰吉日,将尤二姐风风光光娶进了门。那婚礼之上,张灯结彩,府门口挂满了大红灯笼,一路延伸至街巷。萧府内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尤二姐身着凤冠霞帔,凤冠上的珠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她面若桃花,眼神中满是幸福与羞涩,与萧景轩携手步入礼堂。夫妻对拜时,二人眼中深情对视,仿佛世间只有彼此。从此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尤三姐见姐姐终得美满姻缘,心中也宽慰许多。她本就与姐姐感情深厚,加之对宁府那混乱污浊的环境厌恶至极,便决定跟着姐姐一同去姐夫萧景轩家居住。
萧景轩为人豁达,对于尤三姐的到来十分欢迎,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处清幽的院落。这院落名为“逸韵居”,四周种满了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院中有一座小巧的亭子,名为“听竹亭”,亭中摆放着石桌石凳。尤三姐初到萧府,处处都觉得新鲜和安心。这里没有宁府中那些腌臜事,下人也都规矩守礼,见到她皆恭敬行礼。
尤二姐与萧景轩时常关心尤三姐,生怕她在府中住不习惯。尤三姐生性豪爽,很快便与府中的下人们打成一片。她闲暇之时,或是陪着姐姐在园中赏花刺绣。园中花卉品种繁多,有娇艳的牡丹、清幽的兰花、淡雅的菊花,她们穿梭其中,挑选着合适的花朵作为刺绣的图案。尤二姐心灵手巧,刺绣时针法细腻,绣出的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绸缎上绽放开来。尤三姐则虽针法不及姐姐精细,却胜在大胆创新,常常别出心裁地搭配色彩,绣出的图案别有一番灵动之美。姐妹俩一边刺绣,一边轻声交谈,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笑声在花丛间回荡。
或是与萧景轩讨论文墨,萧景轩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古籍,与尤三姐一同探讨诗词歌赋、历史典故。萧景轩发现尤三姐虽为女子,却有着不输男子的见识,对她也多了几分敬重。有一次,他们谈论到前朝一位女词人的作品,尤三姐见解独特,她认为那位女词人的词虽多写闺中情思,但笔力坚韧,情感真挚,绝非寻常女子的无病呻吟,其中蕴含着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萧景轩听后,不禁对尤三姐刮目相看,连连点头称是,二人就此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从诗词风格谈到创作背景,从个人命运谈到时代洪流,不知不觉便过去了几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