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孤臣血,玄启燃 > 第379章 制度深化

第379章 制度深化(1/2)

    议事厅外的夜色沉沉,玄启城灯火初上,但那道悄然隐入黑暗的身影仿佛未曾存在过。陆昭并未察觉,他正站在高台之上,望着城中焕然一新的气象——谋士献策、工匠革新、异人效力,一切都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他们各司其职,尽快发挥作用。”他对徐逸说道,语气坚定。

    “是。”徐逸点头,“但我还是担心,他们是否真能胜任。”

    “用人不疑。”陆昭淡淡一笑,“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敌人带来的,而是我们自己能否抓住机遇。”

    夜风呼啸,吹动了他的披风。远处,陈虎带着新招募的江湖豪客开始巡逻城防,而赵匠师则在工坊内调试机关模型,林渊也在案前翻阅军情图卷,似乎早已将自己视为决策核心的一员。

    第二天清晨,议事厅内再次聚集起众人。

    “从今日起,我们要做一件大事。”陆昭环视众人,声音铿锵有力,“改革,不只是为了应对影蛇,更是为了玄启的未来。”

    徐逸眉头微皱:“将军,眼下局势未稳,贸然改革恐怕会引发动荡。”

    “动荡总会有的。”陆昭目光如炬,“但我们不能等风暴来了才去修屋顶。现在正是时候。”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玄启城周边的几个关键点:“政治、经济、军事三线并进。我要让玄启成为铁壁之城,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小邦。”

    ---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精简机构。

    玄启原有的官僚体系臃肿低效,许多职位虚设多年,只因裙带关系得以保留。陆昭下令裁撤冗员,并设立考核制度,择优录用。

    “这等于断了许多人的饭碗。”徐逸提醒道。

    “那就看谁更愿意为玄启流血流汗。”陆昭冷声道。

    他在史鉴通灵系统中调取了古今中外的改革案例,发现一个共同点:分化瓦解比强硬压制更有效。于是他让徐逸私下与几位老臣接触,承诺给予体面安置,同时放出风声,表示将提拔年轻有为之人。

    果然,部分旧官僚见大势已去,纷纷退让,甚至有人主动请辞,以换取更好的出路。

    然而,也有顽固派暗中串联,试图在朝堂上发难。

    “将军,您这是要毁了玄启的根基!”一名老臣拍案而起。

    “玄启的根基是什么?”陆昭冷笑,“是百姓,是军队,是秩序,而不是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

    场面一度剑拔弩张,但陈虎率亲卫列阵门外,眼神冰冷地盯着那些蠢蠢欲动的老臣。

    最终,在威压与利诱之下,反对势力逐渐瓦解。

    ---

    经济改革紧随其后。

    玄启地处边陲,商贸本就不发达,加之连年战乱,商贾凋敝。陆昭意识到,若想增强财政实力,必须重振商业。

    他派遣谋士深入商会,倾听商人诉求。面对新税制和市场规范,许多商家心存抵触,甚至联合罢市。

    “我们必须给他们信心。”陆昭对徐逸说。

    他参考现代税收政策,结合古代赋役制度,提出“分级税率”与“优惠扶持”并行的策略。小额商户可享受免税或低息贷款,而大型商号则需缴纳更多税费,用于建设公共设施。

    同时,赵匠师设计的警报装置也逐步推广至各大商铺,增强了安全防护,进一步稳定了商心。

    “这不是剥削,而是共担。”陆昭在一次公开集会上说道,“玄启强,你们才能赚得更多;玄启弱,谁都逃不过战火。”

    这一番话打动了不少人,罢市风波渐渐平息,商贾重新开门营业,城市恢复了久违的喧嚣。

    ---

    军事改革最为棘手。

    玄启军队虽经多次整顿,但仍有大量老兵不愿接受高强度训练,认为那是“瞎折腾”。尤其是新引入的战术演练和纪律考核,让他们极为不满。

    “我们打仗靠的是经验,不是花架子!”一名老将当众质问。

    “经验固然重要,但战场瞬息万变。”陆昭毫不退让,“你们的经验,是过去战争的经验。而我,要你们适应未来的战争。”

    他亲自下场示范新式操练法,展示出更强的协同作战能力。陈虎更是带头执行,以身作则,激励士兵们投入训练。

    同时,他启用“军备改良”模块,为士兵配备轻便护甲和新型武器,极大提升了单兵战斗力。

    短短半月,玄启军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夜间突袭演练,还是攻防转换测试,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

    ---

    改革推进顺利,但陆昭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

    他召集徐逸密谈:“你觉得,这次改革是不是太顺利了?”

    徐逸沉思片刻:“确实有些反常。按理说,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这么轻易妥协。”

    “所以他们在等什么。”陆昭眯起眼睛,“等我们露出破绽。”

    果然,没过几天,一封密信送到了议事厅。

    信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