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窗前,看着窗外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套《智能电网伦理应急规则》要真正落地实施,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果然,在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方案时,就遇到了阻力。
“林野,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太理想化了。”张总坐在办公桌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优先保障民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市里领导那边我们没法交代。而且实时公示调度情况,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
“张总,正是因为难,我们才更要做。”林野拿出一份数据报告,放在张总面前,“这是近五年极端天气下,因供电优先级不合理导致的民生事故统计。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而且从长远来看,保障民生用电,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对公司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舆论压力,我认为公开透明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通过公共监督平台,让公众了解我们的调度决策过程,不仅能减少误解,还能收集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方案。”
张总沉默了很久,看着林野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同意先在公司内部试点推行这套规则。但你们要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必须及时调整。”
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后,林野团队立刻开始推进规则的试点工作。他们在公司内部组织了多场培训,让调度人员熟悉分级供电方案和调度流程;同时,联合技术部门开发公共监督平台,确保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实时更新供电信息。
三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袭击了滨海市。这一次,林野和他的团队胸有成竹。
暴雪导致电网多条线路受损,供电负荷急剧下降。林野按照《智能电网伦理应急规则》,第一时间启动一级保障,确保医院、通讯基站等关键领域的供电稳定;随后启动二级保障,通过调整变压器档位、优化线路负荷等方式,保障居民楼的供暖和基本生活用电。
在公共监督平台上,实时更新的供电调度信息让公众一目了然。居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区域正在供电、哪些区域因为线路抢修暂时停电、预计恢复供电的时间。对于一些特殊需求,比如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的用电保障,平台还开通了专门的反馈通道,调度人员会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方案。
“林工,城东小区有位独居老人家里停电,暖气也停了,老人有心脏病史,情况紧急!”监控员突然喊道。
林野立刻查看平台反馈信息,确认老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后,迅速调配附近的应急发电机,同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让他们先去老人家里查看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
半小时后,应急发电机送到了老人家里,暖气重新恢复,老人的状况也稳定下来。社区工作人员在平台上反馈了处理结果,还附上了老人感谢的话语。看着屏幕上的反馈,林野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次暴雪应对中,滨海市没有出现一起因供电问题导致的民生事故。企业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因为提前收到了限电通知,做好了应对准备,损失降到了最低。公共监督平台上,好评如潮,很多市民留言说:“这次暴雪,虽然天气寒冷,但心里却很温暖。”
试点成功后,《智能电网伦理应急规则》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行。林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规则内容,优化分级供电方案和监督机制。
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林野分享了滨海市的经验。当有人问他推动这套规则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他笑着回答:“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始终坚守‘民生用电绝对优先’的初心。但每当看到因为我们的调度,老人能在温暖的家里过冬,病人能在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我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窗外,阳光正好,城市的电流在看不见的线路中平稳流淌,滋养着每一个家庭,也守护着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智能电网伦理应急规则》,就像一道坚实的屏障,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为民生用电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