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能丢下你!”陈曦的眼泪在头盔里打转,可她知道,陆哲说的是对的——如果她现在回去,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命;如果她留下来,只会和陆哲一起被困在这里。
陆哲看着她,露出了一个微笑,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陈曦咬着牙,转身冲进气闸舱,关闭舱门的那一刻,她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
第三章:协议雏形
国际航天联盟的第二次会议在“夸父三号”失联后的第10天召开,这一次,会议的气氛更加沉重——陈曦通过修复的应急通讯设备,向地面传回了陆哲牺牲的消息,以及飞船目前的轨道数据:“夸父三号”正在向火星方向漂移,但氧气储备仅剩35天,若不能在30天内得到救援,陈曦也将面临死亡。
“‘火星基地一号’有一艘备用的‘猎户座’飞船,可用于救援,但需要对飞船进行改装,加装深空导航系统,成本约8亿美元,改装时间需要15天。”威尔逊的声音带着愧疚,“我们已经向国会提交了紧急预算申请,但遭到了拒绝——国会认为,为了一名航天员投入8亿美元,性价比太低。”
“性价比?”周明海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声音因愤怒而颤抖,“那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你们美国不是一直宣称‘生命至上’吗?现在怎么用‘性价比’来衡量?”
彼得罗夫叹了口气:“周,别激动。俄罗斯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但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欧洲航天局可以承担30%的改装费用,但需要其他国家分摊剩下的70%。”
“中国愿意承担50%的费用,剩下的20%,希望其他参与国能共同承担。”周明海立刻说道,他已经向国内提交了紧急申请,国家航天局批准了这笔经费,“但我们有一个条件:救援行动必须立即开始,不能等经费分摊完成后再启动。”
会议现场陷入沉默,各国代表都在低头讨论。周明海知道,他们不是不愿意救人,而是受制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预算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则,谁都不想独自承担风险和成本。这一刻,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必须制定一份全球统一的太空救援伦理协议,明确救援责任、成本划分和行动准则,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各位,”周明海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夸父三号’的救援问题,更是未来所有深空探索任务的安全问题。如果今天我们因为成本和责任问题放弃救援,那么明天,当其他国家的航天员遇到危险时,谁又会伸出援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提议,由中国牵头,制定一份《太空救援伦理协议》,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所有航天发射方,无论国家还是企业,在发射航天器前,必须向国际航天联盟缴纳‘救援基金’,用于紧急救援行动;第二,任何国家或机构接到救援请求时,必须优先提供帮助,不得附加任何政治、经济条件;第三,救援过程中,必须优先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其次考虑设备回收。”
周明海的提议引起了热烈讨论。欧洲航天局首先表示支持:“我们同意缴纳救援基金,也同意优先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俄罗斯也点头:“只要协议明确成本划分,俄罗斯愿意加入。”
威尔逊犹豫了片刻,说道:“美国支持协议的核心原则,但需要与国会沟通救援基金的缴纳比例。不过,我可以承诺,立即启动‘猎户座’飞船的改装工作,经费问题我们会尽快解决。”
会议终于达成共识:成立一个专项小组,由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的航天专家组成,负责起草《太空救援伦理协议》;同时,立即启动对陈曦的救援行动,改装费用由中国承担50%,欧洲承担30%,美国和俄罗斯各承担10%。
当周明海将这个消息通过通讯器告知陈曦时,舱内传来了她压抑的哭声。“谢谢你们,”陈曦的声音带着哽咽,“陆哲没有白牺牲,他的死,或许能让更多航天员在未来得到救援。”
救援行动在3天后正式启动。美国的“猎户座”飞船从“火星基地一号”出发,向“夸父三号”的漂移轨道飞去;中国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则携带额外的燃料和生命物资,前往火星轨道接应。全球的航天机构都在关注着这次救援,每个人都希望,这次行动能为《太空救援伦理协议》的制定奠定基础。
第四章:星尘归航
“猎户座”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2天,终于与“夸父三号”在火星轨道外侧相遇。当两艘飞船成功对接的那一刻,地球控制中心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周明海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救援的成功,更是全球航天伦理协作的第一次实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曦通过对接通道进入“猎户座”飞船,当她脱下航天服,看到飞船内的美国航天员时,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谢谢你,”她对指令长马克说,“谢谢你们来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