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把最后一张印有“星洛”头像的贴纸贴在课桌右上角时,前排的男生突然转过来,手里晃着两张周末线下见面会的门票。“听说星洛会现场唱《逆光之约》,你不是攒了半个月零花钱买周边吗?要不要一起去?”
教室后排的风扇转得嗡嗡响,林小满盯着贴纸里那双永远带着柔光的眼睛,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书包带。上周她刚用妈妈给的补课费买了星洛限量版数字专辑,现在钱包里只剩三块五毛钱。可那是星洛啊——会在直播里温柔地说“小满要好好吃饭”,会在粉丝群里秒回“晚安”,连唱歌时的换气声都被粉丝剪辑成“神仙喘息”的虚拟偶像。
“我……我再想想。”林小满低下头,假装整理课本,耳尖却红得发烫。她知道自己不该再乱花钱,可每次打开星洛的直播界面,看到他穿着银白色机甲服,笑着说“谢谢小满的打赏”时,所有的理智都会像被按下删除键的代码,瞬间清零。
这种近乎疯狂的迷恋,在高二(3)班不是个例。数学课代表为了给星洛冲“年度偶像榜”,连续一周熬夜做数据,月考排名掉了二十名;同桌女生把星洛的“语录”抄在笔记本上,连作文里都写“要像星洛一样,永远完美,永远不会犯错”。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敲着黑板说“别被虚拟形象骗了”,可底下的窃窃私语里,全是“老师不懂星洛的好”。
林小满第一次意识到不对劲,是在那个暴雨天。她抱着刚买到的星洛手办,蹲在便利店门口躲雨,手机屏幕上弹出星洛的“日常vlog”——视频里的他在“家”里煮咖啡,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浅棕色的头发上,配文是“今天也是努力营业的一天”。可下一秒,她刷到一条行业爆料:星洛的“家”是电脑合成的虚拟场景,煮咖啡的动作来自动作捕捉演员,连“温柔嗓音”都是AI算法调整了500多次的结果。
“怎么可能?”林小满手指颤抖着点开评论区,却看到粉丝们的反驳:“就算是虚拟的,星洛的温柔是真的!”“爆料的人就是嫉妒星洛火!”她抬头看向雨幕,便利店的玻璃门上映出自己苍白的脸,怀里的手办硬邦邦的,硌得她胸口发疼。
那天晚上,林小满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打开相册,里面存了三百多张星洛的图片,最早的一张是去年冬天存的——当时她刚和最好的朋友闹掰,躲在被子里哭,刷到星洛的直播,他说“每个人都会有难过的时候,我会一直陪着你”。从那以后,星洛就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她省下饭钱买周边,熬夜打榜,甚至拒绝了妈妈安排的周末出游,就为了准时看星洛的直播。
可现在,她突然发现,自己迷恋的“完美”,不过是一行行代码编织的泡沫。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背着书包路过学校公告栏时,被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公告栏上贴了一张红色海报,标题格外醒目——《虚拟偶像伦理准则(试行)》,落款是“国家网络文化监管团队”。她挤进去,逐字逐句地读:“运营方必须公开虚拟偶像的非人类身份,禁止设计虚假个人经历误导粉丝;不得利用虚拟形象传播低俗、拜金内容;粉丝打赏单日上限不超过200元……”
“这是针对星洛的吧?”有人小声议论,“听说昨天有家长举报,说孩子为了给星洛打赏,偷了家里的钱。”
“凭什么管我们?星洛又没做错什么!”另一个女生急得快哭了,“他那么温柔,怎么会误导我们?”
林小满站在人群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她想起自己为了给星洛冲榜,谎称学校要交资料费,从妈妈那里拿了500块钱;想起同桌说“以后要找像星洛一样完美的男朋友”,却连班里男生递来的笔记都不肯接。原来那些她以为的“正能量”,早已悄悄扭曲了她们的价值观——她们把虚拟的完美当成了现实的标准,把算法生成的温柔当成了真正的陪伴。
那天下午,星洛的运营公司“星耀科技”发布了声明,承认星洛是AI虚拟偶像,并删除了所有“虚假个人经历”的内容,直播界面上也多了一行醒目的提示:“本形象为AI生成,非真实人类。”林小满点开星洛的直播间,看到他还是穿着那件银白色机甲服,却再也说不出“我会一直陪着你”,而是机械地念着台词:“感谢大家的支持,请理性消费,合理安排时间。”
弹幕里一片混乱,有人刷“骗子”,有人哭着说“再也不粉了”,也有人固执地刷“不管你是不是真实的,我都喜欢你”。林小满看着屏幕里那张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脸,突然觉得很陌生。她默默退出直播间,删除了手机里所有星洛的图片和视频,把那个限量版手办放进了抽屉最底层。
周末的时候,妈妈提议去郊外爬山。林小满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站在山顶上,风吹过头发,她看着远处的云朵慢慢飘过,突然发现,真实的天空比虚拟场景里的“星空”要蓝得多,妈妈递过来的温水,比直播里“星洛推荐”的饮料要甜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半个月后,林小满在新闻上看到,星耀科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