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咱们工资高的人吃点好的,也不会有人嫉妒。毕竟每家每户挣多少钱、吃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要是整天大鱼大肉,难保别人不会说闲话,嫉妒得狠了说不定还会举报,对吧?”
易传宗点点头,说道:“何大哥,人嘛,往往不知道别人挣钱背后付出了多少,只看到别人工资高,就以为人家不劳而获。
所以仇富心理哪儿都有,该提点就得提点。要是有人不听,以后就借口不帮他们。要是听进去了,以后各家生活水平差不多,也就没那么多纷争和龌龊事了。
就拿咱们院里来说,为啥不平静呢?就以贾家为例,你们中院三家,易叔工资挺高,就他们两口子,没有孩子的花销,钱基本都能攒下来。
而且他们消费水平很低,也不常见易叔两口子炖肉吃好的,为啥呢?还不是怕别人嫉妒。
何大哥你呢?你是大厨,在大钢厂还是副主任,工资也不低,不比易叔工资低。你就两个孩子,柱子还不上学,又在丰泽园学厨,学成之后工资也不低。
在丰泽园学徒虽说没工资,但管吃,而且吃得很好。很多剩菜都能拿回来,尤其是你们休息的时候,帮别人做婚宴、喜宴之类的,人家给的费用也不少,还让你们拿菜,所以你们吃得好。
这就是为啥贾张氏老找你们麻烦,因为生活水平不平等,她心里不平衡才会闹。要是她和儿媳都找个活干,收入提高了,她还会闹吗?
手里有钱,人也就有底气了。而且她也是倒霉,要是她在前院,跟前院阎老师家情况差不多还好点。阎老师家,还有前院当售货员的,一家也都是一个人上班。
但人家前院售货员的媳妇,在街道办糊纸盒,还接纺织厂的活干,一个月挣得也不少。你看人家吃的就不错,贾家却不行。
所以,在你们中院三家,就他家条件不好,她不闹你们闹谁呢?所以该提点还是得提点。要是不提醒,那就想办法把他们分出去。
而且据我所知,贾东旭住的这间房子,是他爹贾来财在轧钢厂工作一辈子分配的。贾来财出事故去世后,贾东旭进厂就接着住这房子。
可贾张氏和她儿媳妇都不是城里户口,所以分不了房。生的孩子随妈,也是农村户口。不管贾东旭以后生几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
该提点还得提点,现在招工基本招的都是城市户口,农村户口招得很少。要是孩子一直是农村户口,以后麻烦事可多了。”
何大清听了易传宗的话,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对呀,要是贾张氏去做临时工,忙起来哪还有空找事呢?说不定整天在外面干活,或者整天盯着儿媳妇干活,挣的钱都进了她自己腰包。
就贾张氏那性格,有点钱肯定得吃点好的。她自己能吃好,就不会嫉妒咱们,不嫉妒也就不会吵吵闹闹了。
咱大老爷们,谁愿意整天跟这些老娘们吵架呀,这多丢份儿。吵赢了不光彩,吵输了更没面子。
所以说,老爷们跟老娘们吵架,简直是输赢都落不着好。还是传宗你看得透彻,不愧是知识分子。
想把院里的闹事者压下去,就得给大家出主意,让众人都过上好日子。你看现在,炖点菜都能被人闻到味儿,谁愿意天天像防贼似的防着邻居呢?”
何大清心里想着:尤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一天24小时都在眼皮子底下。整天上工就够忙活的了,哪还有精力跟院里的人争执呢?
易传宗心里琢磨着,让何大清去办这事是再好不过了。贾张氏虽说像个泼妇,但在何大清面前却从没占到过便宜,由此可见何大清为人精明,且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根本不吃贾张氏那套撒泼耍赖的把戏。
易传宗心想,人,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合理分配任务、知人善任才是关键。
于是他说道:“何大哥,你回去休息吧,上一天班累了,整天做饭掂大勺,胳膊肯定累坏了。你放心,明天我一上班就跟王主任说这事。等有了消息,我找人通知你。”
何大清听出这是送客的意思,赶忙站起身来说道:“那行,传宗兄弟,你上一天班也累了。我这就回家休息,你也赶紧歇着吧!
天不早了。今天真是太感谢传宗兄弟了,给我出了这么多主意,不然老哥哥我真是没辙了。明天晚上老哥哥我做几个好菜,你可一定要赏脸来啊!”
易传宗笑着回应:“哎,行。”
何大清接着说:“叫上你家弟妹一起来。你来院里这么久,还没尝过老哥哥我的手艺呢?”
易传宗笑着答应:“好的,明天我和我秀芝都来。”
何大清听后,高兴地说:“哎,那好,我走了,传宗兄弟。”
说着摆了摆手,快步离开,嘴里还哼着小曲。
易传宗跟着何大清走到拱门处,便说道:“何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