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柱带她去找老猎手莫特额。
莫特额听说了白杜鹃的“愿望”后哈哈大笑,他把小塔尔罕的一双小靴子拿给她看。
白杜鹃接过靴子仔细打量。
靴子里絮满了经过捶打的乌拉草。
这种草能吸湿保暖,隔开冷空气。
(穿的时候每天都要更换新的乌拉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靴筒是用柔软的鹿腿皮或是狍腿皮制作,紧贴小腿。
靴身用鱼皮制成。
莫特额用生硬的汉语对白杜鹃道,“穿上这个!零下40度,站一天,脚不冷!”
莫特额还把小塔尔罕叫过来,拉起他身上的长袍子,让白杜鹃看小塔尔罕的腿。
小塔尔罕的脚上就穿着这么一双靴子,他的裤子也是用兽皮制成,裤腿宽松,塞在靴筒里。
他还有个皮子制成的绑腿,缠绕在靴筒和小腿的外面,这样行走在雪地里可以防止雪灌入靴内。
“喜欢?恩人,送你新的,穿!” 莫特额用手比划着。
白杜鹃没有拒绝。
她是真的很想要一双这样的鞋。
“汪汪汪!”外面传来狗子们的叫声。
白杜鹃出了“卓”,看到一大帮孩子围着她的狗子们。
大白就像个显眼包,在孩子们面前各种撒娇,求摸摸。
小玉它们一脸嫌弃,与大白拉开距离。
金锭更是把它亲爹四眼的风范表现到极致,它侧着脑袋,用眼角余光看大白。
小塔尔罕的大伯父苏布格走过来,比划着让陈保柱为白杜鹃翻译。
陈保柱:“苏布格问你这条大白狗是哪里来的?”
白杜鹃讲了萨摩耶的来历。
听说是外国狗,而且白杜鹃只有这么一条,苏布格满脸遗憾。
陈保柱继续翻译,“他说如果大白狗能生下小狗,他愿意用他的狗跟你换。”
“我能看看你的狗吗?” 白杜鹃问苏布格。
陈保柱翻译过后,苏布格就带着白杜鹃和陈保柱去了他的家。
狗圈里,五条健壮的鞑子狗冲他们吠叫。
(注:鞑子狗并不是一个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纯种犬名称,而是民间对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原生大型犬的统称,也叫北方卷尾狗。)
白杜鹃一看到这些狗就爱上了。
她注意到其中两条母犬身上有哺乳过的痕迹。
也就是说,它们曾生育过小狗。
也许,她能想办法和苏布格换两只鞑子狗。
这些狗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它们身材高大,公的肩高差不多有70厘米,体重可达60公斤。
它们光是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感觉到强壮、充满力量。
苏布格从狗圈里牵出一头公犬到白杜鹃面前,他控制住狗的头部,防止狗咬到人。
白杜鹃这才上手抚摸。
这种狗头部硕大,颅骨宽阔,嘴吻部粗壮且长度适中,呈楔形。
一看就是属于咬合力惊人的那种。
棕色的眼睛,呈杏仁形或三角形,眼神沉稳、机警,甚至略带冷漠。
白杜鹃用手拂过狗身上。
双层毛,这是抵御严寒的关键。
苏布格狗圈里的狗子有黄色,褐色,黑色,还有一只花色。
白杜鹃又转到狗子身后。
这种狗的标志性特点是它的尾巴,通常是圈尾,紧张或是兴奋的时候,卷曲在背上,就像一朵盛开的巨大花朵。
(注:北方卷尾犬的名字由此而来)
白杜鹃喜欢的不行,她转向陈保柱,“你帮我问问,能不能和他们换两只小狗,我想带回去。”
她的狗场里必须有北方卷尾犬的一席之地!
………………
(网络资料:鞑子狗,北方卷尾犬。
其血统非常古老,是世世代代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筛选下形成的自然品种。
与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东北少数民族饲养的猎犬有很深的亲缘关系。
本质上是为满足恰喀拉人渔猎生活需求而被塑造出来的多功能工作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