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柱从火堆旁拿起一块烤热的饼子,“比如我是一名恰喀拉的猎人,我在青黄不接日子快过不下去时向你借粮,你听好,是借!不是买!
我们之间可以借贷的物品可以是粮食、烟草、食盐、火药、铅弹、布匹等,也可以是狩猎工具。
我向你借东西时,我们之间达成的是口头契约,在恰喀拉的部落里,凭借信誉和担保完成。
有时也会有简单的刻木、结绳记事作为凭证。
我向你借取东西时,需要有抵押,但是这个抵押品是未来的猎物。”
白杜鹃震惊,“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她还是头回听说有人用未来的东西来做抵押的。
“这就是恰喀拉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用未来的物品做抵押,比如我向你借了粮食,我向你抵押的是未来我狩猎到的狐狸皮。
我们会商定一个价格,比如,一袋子小米,换三张狐狸皮。
等我猎到了狐狸,凑够了狐狸皮,那时就是我偿还债务的时候了。
我会优先把最好的狐狸皮拿去给你,还清债务后,剩下的狐狸皮才归我自己所有。
如果发生意外,比如因为天气或是猎物稀少,我没有狩猎到足够的狐狸,那么债务就会延续到下一年,并产生利息,比如到时我要多付你一张狐狸皮。”
白杜鹃对这种交易方式又震惊又不解,“他们为什么那么讨厌金钱?”
“这还要从他们的历史说起。” 陈保柱咬着饼子,“那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
(网络资料:莲花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曲艺形式,因其唱词中频繁使用“莲花落,落莲花”之类的衬词而得名。它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北方地区影响深远。)
表演者通常边打竹板边演唱有故事情节的内容。
莲花落以演唱有完整情节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劝世寓意为主要内容,类似于“唱歌讲故事”。代表曲目有《小姑贤》、《锯大缸》、《杨八姐游春》等。
伴奏乐器简单:以竹板为核心
唱词中大量使用“哎嗨哟”、“哩哩莲花”、“呀呼咳”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衬句来烘托气氛,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
莲花落流传广泛,形成了众多地方流派,其中最着名的有:
北方莲花落:风格粗犷豪放,节奏明快。是数来宝、快板书、山东快书、二人转等曲种的直接源头。(以前乞讨要饭的都会在要饭前唱一段莲花落或是数来宝)
绍兴莲花落:流行于浙江绍兴一带,用绍兴方言演唱,唱腔委婉动听,以说新闻、唱新闻为特色,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莲花落:又称“打莲花”,节奏感极强。
湖南莲花闹:风格活泼热闹。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