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学说。
途中粮食断绝,陷入困境。
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个名叫范丹的人。
(传说里有说范丹是高人隐士的,也有说他是乞丐的)
孔子让他的徒弟子路去向范丹借粮。
范丹向子路出了一道题,说是答上来就借粮,答不上来就不借。
范丹的问题是:世上啥多啥少,啥欢喜啥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路的回答是:星星多月亮少,娶媳妇欢喜死人恼。
范丹说:不对,回去吧,我不借。
子路回去后孔子问他借来粮了吗?
子路就把范丹的问题说了。
孔子告诉了子路正确答案,子路再次去借粮。
范丹见子路又回来,再次问了那个问题。
这次子路回答的是:小人多君子少,借时欢喜还时恼。
范丹说:你答对了,我把粮食借给你,你可要好借好还哪。
子路答应:放心吧,借谷还尖。”
(注:借谷还尖是曲艺行的隐语行话,字面意思是,我困难时向你借了一碗糙米,将来我发达了,我必定用最好的精米还偿还你。谷指的是糙米,尖指的是精米)
“范丹听子路这么说,就把粮食借给了子路。
范丹把粮食舀出来问子路:你用什么装粮食?
子路就拿出了一个篮子。
范丹给他装满了篮子,还冒尖。
子路把粮食拿回去,孔子和他的徒弟们这才没有被饿死。
后来孔子有了粮食,让子路去还范丹的粮食,也装了一个冒尖的篮子。
但是走到半路,有风吹过来,把冒尖的粮食给刮走了,变成了一平篮子。
子路就回来添满了,还是冒尖。
走到半路,又被风吹平了。
就这样来回往返好几次,孔子说:别添了,就这样吧,看来是天意,以后慢慢还吧。
直到最后,孔子也没有还完范丹的粮食。
从那以后,范丹的徒弟们就唱着莲花落到处找孔圣人的徒弟要粮。”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