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哥朱重八,侄永乐帝标子 > 第448章 沐英封王

第448章 沐英封王(1/2)

    “陛下,大捷,大捷啊!”

    朱雄英身边的老太监一路小跑嚷嚷着跑进乾清宫。

    正在批阅奏折的朱雄英站起来,看着来人问道:“哪里的大捷?”

    “是楚王和定国公联名发来的大捷奏折!”

    朱雄英接过奏折仔细的看起来,看到精彩的地方不断的叫好。

    下面老太监低眉顺眼的伺候在一边,陪着笑容。

    “好,定国公不愧唯我大明第一猛将!

    四十万敌军,尽数歼灭,又为大明扩土千里!”

    “老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劳,陛下都赶上先帝了。”

    太监在一帮吹嘘,朱雄英很受用,毕竟没有一个皇帝不喜欢功劳的。

    “老王,这些都是前线将士们用命。

    朕的些许功劳何足挂齿!”

    “哪里啊,陛下的功劳可比古往今来的皇帝都大,试问哪位地位有陛下这功绩?”太监老王阿谀奉承的话,让朱雄英有些膨胀。

    朱重十含笑的点了点头,他现在的功绩比他的皇爷爷老朱和朱标老爹都大。

    不过这些都是大明强大了顺手做的。

    朱雄英微笑的注视着几人,“赏,老王,宫里伺候的下人们都赏。”

    “是,是,老奴稍后就去办!”

    朱雄英高兴,赏了身边的下人,老王抓住朱雄英高兴,谄媚道:“陛下,您的功绩古往今来,堪比唐宗汉祖,不如封禅泰山吧?”

    老王刚说完,正在大笑的朱雄英戛然而止,怒视老王道:“大胆死太监,你敢胡说八道?”

    “扑通!”

    太监老王赶紧跪在地上,磕着头:“奴婢有罪,奴婢有罪!”

    朱雄英在高新也记得当初朱重十所说,后代帝王谁也不许去封禅泰山。

    他爹就是在风扇之后驾崩,而且后世之君就算功绩在高,也不允许盖过朱标的功绩。

    朱雄英随了朱标孝顺,对家人长辈的嘱托都记在了心里。

    太监老王刚才所说已经触及到了朱雄英的底线。

    “来人,将王旭拉下去杖三十。”

    “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

    老王不断在地上哭诉,朱雄英怒道:“以后在朕面前再敢碎嘴子,朕撕烂了你这张臭嘴!”

    站殿将军很快进来,将地上不断磕头的老王拉了出去。

    出了气的朱雄英将朱重十和内阁的人员喊来,“摄政王,您说楚王和定国公这次如何赏赐?”

    朱重十心中早就有了想法,就等着沐英的功绩到来。

    不过他却看向了朱雄英问道:“陛下以为二人如何封赏?”

    “加官吧!在赏赐一些财帛,另外,定国公的庶出子弟们赏赐一些官职和爵位如何?”

    朱雄英说的也是并无道理,不过沐英活着封王是他和老朱已经商议好的事情。

    这件事还没有来的及和朱雄英去说,沐英的捷报已经达到了北京。

    沐英的爵位已经封无可封,已经是超品国公,再封那就是异姓封王。

    当初老朱就是不想封沐英王爵,才让他改回了名字。

    朱重十笑了笑,并未说话。

    内阁的这些人在想着给沐英家什么头衔。

    “臣觉得应该给定国公加太子太师衔,以示尊崇!”一名内阁官员说道。

    朱重十只是微笑的看着朱雄英,猜不透他想法的朱雄英撒娇道:“叔爷爷,您就别卖官司了。”

    “沐英一家已经在新疆,为了西北的稳定,臣建议,赐国姓,封郡王。

    不赐丹书铁券,国姓只有沐英一人。”

    几名头脑聪明一些的内阁学士们已经想明白朱重十的意思。

    赐国姓只有沐英一人,不赐丹书铁券,这郡王就没有传承,说白了只是挂着一个据郡王的头衔而已。

    沐英的后人还是定国公的爵位。

    “陛下,不可!”

    两名内阁学士出身,跪在地上,劝谏,“陛下,朝廷自有法度,哪有异姓封王的道来?

    况且,定国公只是开疆拓土之功,不足以活着封王。”

    老臣想要说挽救大明江山的,可这话到嘴又被他咽回去,这话要是说出来,朱雄英敢扒了他的皮。

    朱重十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臣,也没有反对。

    朱雄英来到他身边,小声问道:“皇爷爷同意么?”

    朱重十点了点头,小声道:“这事你皇爷爷说就是个殊荣,也是一个褒奖他。

    将沐英改回国姓,也是叔一直以来的愿望。

    当初因为他比你爹大,不改名不好,这孩子虽然是义子,可比你这些叔叔们都不差。”

    朱雄英见朱重十如此说,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已经消去。

    “你们二人起来吧,特事特办,定国公在漠北和国外开疆拓土,为国立下无数功劳。

    而且定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