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契丹实力估计不足,仅凭口号式强硬,比如景延广的挑衅,缺乏实际战略支撑。】
【用人严重失误,重用品行低劣的姑父杜重威,委以全国兵权,致其临阵投敌,直接断送国运。】
【并且排斥忠良,疏远能力出众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导致关键势力袖手旁观。】
【他在位期间沉迷游猎,耗费国力,史载“出帝骄奢,不恤军民”。】
【未能解决石敬瑭遗留的藩镇割据问题,中央权威持续衰落。】
【国破后被契丹废为“负义侯”,流放苦寒之地,生母病逝途中,妻女被夺,幼子冻饿而死,晚年在辽东耕种苟活,堪称“五代最惨亡国之君”。】
“确实太惨了!”
“比南唐后主李煜还惨!”
汉文帝刘恒咂了咂嘴,叹息着说道。
他对石重贵的遭遇感到同情,但是又认为对方能力平庸还不自量力。
再加上沉迷享乐,不亡国才怪呢!
虽然石重贵在品德上比石敬瑭强,但是文治武功还不如后者,算是昏庸的亡国之君。
【石重贵的悲剧根源始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中原失去屏障,契丹铁骑可直抵黄河。】
【他的反抗实为补救前人遗祸,却因自身能力不足失败。】
【后晋灭亡导致契丹南下劫掠中原,引发大规模混乱。】
【虽然刘知远建后汉短暂稳定局势,但战乱加剧了民生凋敝。】
【石重贵有挣脱屈辱的意愿,却无匹配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终成“志大才疏”的牺牲品。】
【他既承担了石敬瑭割地求荣的恶果,其失败又直接引发契丹南侵,加深了中原危机。】
【从九五之尊到阶下囚徒,石重贵的个人遭遇折射出五代乱世中,权力的脆弱性。】
【总的来说,石重贵是一位试图摆脱屈辱却因自身能力和用人失误导致国家迅速灭亡、个人命运极其悲惨的末代皇帝。】
【他的统治是后晋短暂国祚的最后阶段,其与契丹关系的决裂和最终的败亡,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与北方强邻关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其实,石敬瑭和石重贵对我大辽的影响不算大。”
“柴荣的早逝,宋朝的软弱无能,才是我朝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
辽国萧太后看到这里,淡淡地开口说道。
若是当年柴荣不生病撤军,辽国可能还真打不过。
【接下来,我们说说五代十国中的闽国。】
【这个政权总共存在三十六年,却出现了六位皇帝。】
【而这六位皇帝当中,除了开国皇帝闽太祖王审知是明君以外,其余五位皇帝可以说都是昏君,全员恶人。】
【在这其中,属王继鹏和王延曦最残暴昏庸,所以我们就说说这两个人吧。】
“什么?”
“朕的后代都是昏君?!”
闽太祖王审知看到这里,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
他心中又惊又怒,实在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六位皇帝,五位昏君,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少见。
也只有司马家的晋朝可以比他的闽国更差了!
西晋无明君,东晋只有一个半的明君……
【闽太祖王审知去世后,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因骄淫残暴,被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
【而闽康宗王继鹏,则是王延钧长子,即位后改名王昶,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第四位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血腥政变、宗教狂热与统治暴虐,最终死于兵变。】
“啧啧!”
“闽国这些皇帝,让朕想到了南齐的萧鸾和萧宝卷。”
汉武帝刘彻咂了咂嘴,露出了吃瓜的表情。
【王继鹏出身显贵,生母为南汉开国君主刘?之女清远公主刘华,所以他他自幼就受封福王。】
【他的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也就是皇后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
【王延钧晚年昏聩,宠信道士陈守元、奸臣薛文杰,迫害宗室,导致朝政混乱。】
【王继鹏长期处于权力倾轧中,逐渐滋生野心。】
【935年,王延钧怀疑长子谋反,欲杀王继鹏,王继鹏先发制人,联合皇城使李仿发动兵变。】
【同年十月,叛军攻入宫中,弑杀王延钧。】
【王继鹏随即处死皇后陈金凤、胞弟王继韬及反对派宗室,自立为帝,改名王昶,改元“通文”。】
“什么?”
“这个逆子居然敢弑父?!”
闽太宗王延钧顿时一惊,随即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刚开始看到天幕说王继鹏是昏君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