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所见农田渐次复工的景象,令黄忠嗣颇感欣慰。
然而这份欣喜未能持久。
城门外虽设有赈灾粥棚,但当黄忠嗣近前察看时,却发现棚内熬煮的粟米粥清汤寡水,难见米粒。
他强压怒火未露声色,转而走向城墙根下的灾民歇脚处打探消息。
众人特意换上破旧衣衫分散混入灾民群中,席地而坐观察动静。
忽闻身后传来交谈:
\"娘亲,您喝我这碗吧。\"
\"儿啊,我这把老骨头活不久了,你自喝吧。\"
\"阿娘莫这般说,熬过这阵便好了。\"
\"都是那些狗官作孽!富商捐的粮食全被他们昧了去......\"
\"三石快住口!叫人听去还了得?\"
黄忠嗣循声望去,见一三十余岁的汉子正与五旬老妇低语。
二人察觉目光,顿时面露惊惶。
汉子慌忙起身欲背老母离去,黄忠嗣快步上前阻拦:\"两位......\"
\"方才都是浑说的!求莫去官府告发......\"
汉子急得语无伦次,\"老母还需我奉养......\"
黄忠嗣温言安抚:\"莫慌,我绝不告发。只想请教些事。\"
汉子稍定心神:\"当真?那便问吧。\"
\"敢问大哥尊姓?\"
\"哪有什么尊不尊的,\"汉子苦笑摆手,\"牛三石便是。兄弟怎称呼?\"
\"在下黄忠嗣......\"
牛三石咂摸着:\"这名儿耳熟得很......\"
黄忠嗣笑道:\"天下同名者甚多。\"
\"倒也是。黄兄弟想问什么?\"
\"大哥你刚才说那狗官,说的是谁啊?\"黄忠嗣笑问道。
牛三石脸色骤变:\"黄兄弟,你问这个干嘛?\"
\"牛大哥别担心,我就是好奇而已。\"
\"唔,其实......\"
\"三石,闭嘴,不要乱说!\"
牛母突然出声阻拦,浑浊的眼睛紧盯着黄忠嗣,\"这位官人,您究竟是谁?灾民可没您这般气色红润。\"
黄忠嗣闻言苦笑。
自己虽穿着褴褛衣衫,但连日饱食养出的面色确实骗不了人,索性坦白道:\"大娘莫慌,我确是朝廷派来暗访的。
见德胜北城赈灾粥米有异,这才乔装查探。您说的狗官与我并非同路。\"
牛母闻言连忙拽儿子衣袖:\"快扶我起来拜见......\"
\"万万不可!\"黄忠嗣急忙虚扶,\"若惊动旁人,这暗访便功亏一篑了。
还请直言相告,若有贪赃枉法之徒,本官定当严惩。\"
牛母闻言才作罢,轻叹一声:\"唉,这事怎么说呢?本来这德胜北城,原本还挺安居乐业的,岳知州原先也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但自从前年娶了本地豪族姜家的嫡女后,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以前他没事还会去附近各县巡视,兴修水利,还特意从外地请名师回来教授本地学子。
可自打娶妻之后,这些事就再没见着了。这次灾情......\"
她压低了声音,\"听说新来的转运使给各地发了赈灾粮,本地大族也多有捐赠。但您也瞧见了——这粥......\"
黄忠嗣一怔。娶妻前爱民如子?
娶妻后成了贪官污吏?姜家?
他追问道:\"这姜家是什么来头?\"
牛三石接话道:\"姜家是澶州数一数二的豪族,听说在很多大官都与他们有交情......\"
可当他再要细问时,母子俩却问不出更多消息。
黄忠嗣摸出一张兑票递过去:\"这一贯钱拿去置办些吃食。\"
待母子千恩万谢后,他径自走向城门不远处,等待周磊与赵书双汇合。
不久后,两人也赶了回来。
三人互相交流信息后发现,这个姜家在本地原本就是大族,自从与知州岳琼联姻后,更成了土皇帝般的存在。
不过普通百姓知之甚少,其他信息基本无从查证。
黄忠嗣沉吟片刻后说道:\"先进城再说。\"
转头对赵书双吩咐:\"老赵,你安排手下探听些消息。\"
\"是……漕……\"赵书双话音未落,黄忠嗣眼神猛地一瞪。
\"明白了,黄掌柜。\"赵书双立即改口。
\"去换身衣服,先进城吧。\"
\"喏。\"两人连忙应声。
一刻钟后,三人已在城内最大的客栈——悦宾楼安顿下来。